免费信息发布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QQ之父的财富传与成功秘籍

来源:网络搜索 浏览:395次 时间:2015-09-13

“犄角旮旯里挖掘新商机”  

“他是一个网站站长,注册用户数三亿五千万;他创造庞大虚拟家园,海角天涯变成咫尺之间;他营造的世界,年轻的心态是唯一的通行证;他用那个在电脑右下角频繁闪动的小企鹅提醒投资者:—‘玩’也是生产力。”马化腾最大的愿望就是每一位中国网民上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在电脑桌面右下角戴着红领巾的QQ图标。
“QQ之父”—马化腾发明的QQ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地改变了1/13中国人的沟通习惯,3.55亿总注册用户和1.19亿活跃用户,以及几十万固定QQ游戏用户使马化腾充分体验到资源资本化的奥妙所在。
“谁认真挖掘客户的潜在需要,认真研究相应操作方案,并认真贯彻执行,谁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利润可持续增长。” 一贯行事低调,技术出身的马化腾喜欢脚踏实地的研究QQ用户的潜在需要。
钻石情侣QQ号、生日QQ号、
手机QQ号、结婚纪念日QQ号等等一切只要能够满足用户潜在需要的人性化服务经营理念在充分得到QQ用户热爱的同时,腾讯的经营业绩一直处于迅猛增长的状态。
“如果你不能长期挂在QQ上,又想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最好的朋友是不是上线了,QQ行的手机
监控好友功能可以让你时刻通过手机知道好友是否上线了,好友一旦上线您就会收到通知。他(她)就再也逃不出你的眼睛了。” 腾讯这项被业内人士嗤之以鼻的“手机监控QQ好友”特服务功能深受担心恋人沉迷网络诱惑的QQ用户喜欢。
“每过一段时间,我们都会挑选一批友善的好友推荐给QQ行的用户认识,这样就为担心没有好友聊天了的用户提供了贴心的好友服务;QQ行用户可以把自己与好友的聊天记录随时加密保存在
服务器上,在需要的时候又可随时把聊天记录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换个电脑聊天也能查看到以前的聊天记录,非常方便。”马化腾认为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儿的人性化服务在为腾讯网聚了大批忠实QQ用户的同时,也让腾讯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网上,我上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在网上的犄角旮旯里发掘新的商机。”就在上亿的QQ用户畅快地使用QQ“胡侃”、“神侃”的同时,这位“QQ之父”正在网上四处寻找着新商机。
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化腾发现韩国网络公司一种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服务很受韩国网民欢迎,“一个用户愿意花1-2元为自己的QQ增添
服装和饰品的话,这个项目带来的收入就是天文数字。” 马化腾联合服装服饰、手机、饰品公司共同开发了风靡Q族世界的QQ秀,诺基亚和耐克等国际知名公司,让他们把自己最新款的产品通过QQ秀用户来下载。目前已经有已有超过40%的QQ用户使用QQ秀,仅QQ秀一项给腾讯所带来的利润就是惊人的。
许多刚开始创业的朋友都为资金而犯难,“因为缺钱,腾讯初创的时候,曾经到处去蹭别的公司的服务器用,我一度想把QQ卖掉。”马化腾认为创业最重要的是选准方向和有足够的耐心坚持。 
“腾讯最初就是个杂货铺”  
一位上海网友在淘宝网举办的网上
拍卖会上以26万元的价格买下了号码为“88888”的QQ号时,而该号码原来的主人—腾讯控股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经一直把QQ当作公司可有可无的副产品。
潮州籍香港商人
李嘉诚以164亿美元在2004年《福布斯》世界富豪榜排名第19位的时候,李嘉诚的潮州老乡—腾讯控股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和腾讯控股的管理团队正在举杯欢庆“腾讯控股”在香港上市成功。
“募集来的2亿美元对于腾讯来说,就像给老虎插上翅膀!”马化腾一想到1998年自己和另外一位股东在深圳创办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窘迫情景时,就格外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让QQ成为中国人休闲的代名词,体现走向富裕的中国新经济的发展之梦。”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十分欣赏这位在记者面前表现比较腼腆的财富新少帅。
“当时腾讯算我就3个人,为了能让腾讯存活下来,做网页、做系统集成、做程序设计,我们什么业务都敢接,腾讯当时简直就是个杂货铺……;当时公司为深圳
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一个无暇顾及的副产品。”记者看到马化腾在回忆起那段难忘、艰苦的创业岁月的时候,眼里充满了泪花。
“网吧在1999年在国内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以后,OICQ独特的离线消息功能和服务器端信息保存功能,在实用性上要比只有本地保存功能的ICQ更受用户欢迎。”QQ当时并没有直接为马化腾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甚至想*QICQ顺手牵羊捞点“外快”都不可能,IT界的精英们也根本看不起这个“小玩意儿”,认为整天摆弄这个没多大出息。
当时马化腾自己也对QQ的市场潜力也没有足够的认识,而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QQ放到互联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就连马化腾本人也没有料到,这个不被人看好的QQ在不到一年就发展了500万用户。大量的下载和暴增的用户量使马化腾兴奋的同时,也让腾讯难以支撑,因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让小作坊式的腾讯公司也感到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当时既没有资金更新设备,工作人员也快发不出工资了,马化腾四处“求爷爷、告奶奶”地寻求融资渠道。
在国内寻求融资无望的情况下,许多朋友都劝马化腾买掉QQ,马化腾对QQ的信心开始动摇了,他开始和一些有意向购买QQ的公司进行了实质性谈判。
“谈判卖QQ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复杂,一连谈了4家都没有达到我们预计的底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定留下QQ自己养大。”如果马化腾当时卖掉QQ,现在看着腾讯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实时通讯运营商,后悔和懊恼将会永远伴随他一生的。
融资220万美元助推QQ 
“如果问我对什么事情后悔的话?那就是每当我和员工分享QQ用户通过QQ认识并结婚而特地寄来的喜糖时,我就为自己当年因为缺钱想买掉QQ而后悔!” 当时确实是因为年轻,一想到自己和伙伴们所有的积蓄都要化为乌有的时候,马化腾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买掉QQ。
马化腾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是来自股市。1994年马化腾就开始在股市搏杀,最精彩的1单是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没过多就马化腾手里就有了上百万资金。正是这点宝贵的种子基金,才使马化腾创业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马总对事物判断的眼光很独到、很特别,而且很有运气!”这位非常羡慕马化腾今天取得的成绩的腾讯职员很难想象得到当时马化腾创业的艰辛。
1984年,马化腾随父母从海南移民到深圳;1993年,大学毕业的马化腾进入了当时深圳非常有名的“润迅”;1997年,马化腾第一次使用ICQ,并成为ICQ注册用户;1998年,马化腾和另外一位股东成立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同年,腾讯模仿ICQ的中文网络寻呼机诞生,并在此基础上准备研发属于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QICQ;1999年年底,QICQ的注册用户达到了130万人。
随着用户人数迅猛增长,自己拥有服务器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面对资金已经耗尽,员工面临无法开支的局面,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1999年下半年开始,网络公司成了风险投资者的宠儿,当时国内著名的网络公司新浪、搜狐、网易等公司纷纷得到了美国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当时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是马化腾的哥们,马化腾决定虚心向丁磊学习。
马化腾在准备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之后,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旅途。一轮接一轮的谈判不仅使火烧眉毛的马化腾口干舌躁,而且使他对QQ的命运越来越担忧。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马化腾已经快要绝望的时候,IDG和盈科数码以各占腾讯20%股份的代价向腾讯投资220万美元。
“当20万兆的IBM服务器放在公司桌上的时候,我心里就别提有多美了!”马化腾向记者讲述这一情景的时候,脸上依然露出了孩子般天真、灿烂的微笑。
从此,腾讯正式开始了大踏步地前进。
2000年4月,由于AOL和腾讯域名的纠纷,腾讯更改了网站,正式把QICQ命名为腾讯QQ,一只胖乎乎系着红领巾的企鹅形象作为QQ的图标。
腾讯的真正崛起是在2000年8月,仅腾讯同广东移动的合作,就使腾讯扭亏为盈,实现了1000万人民币的纯利润。此后,腾讯相继推出广告业务、移动QQ业务及付费QQ会员制。QQ品牌外包,腾讯由此获得了10%的代理费,而当时著名的卡通形象Hello Kitty的代理费也不过是5%;2001年年底,腾讯实现了1022万元人民币的纯利润;2002年腾讯的净利润是1.4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倍多;2003年,腾讯的净利润为3.38亿元,比2002年又翻了近一倍;腾讯控股(0700.HK)公布2004年业绩财报:腾讯去年实现营业额11.44亿元,同比上升55.59%;实现净利润4.46亿元,同比大增38.6%。
腾讯QQ目前总注册用户数为3.55亿,活跃用户数1.19亿,最高同时在线730万。截至去年年底,腾讯QQ游戏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已经超过100万。
到记者结稿之日,腾讯控股在3月17日正式宣布:公司已经签署了收购Foxmail软件及有关知识产权的协议,包括Foxmail创始人张小龙在内的20位团队成员也将于不久后加盟腾讯(Foxmail是中国老牌软件产品之一,目前中文版使用人数超过300万,英文版的用户遍布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市场不断细分的情况下,腾讯收购 Foxmail是一次稳定和巩固用户方面的重大战略布局。在即时通讯领域,腾讯的优势非常明显,除了微软的MSN,简直就是所向无敌,腾讯准备借助其庞大的用户群,再捆绑上 Foxmail的特点,毫无疑问,这将是对使用腾讯邮箱用户的一个利好消息,腾讯在增值领域能为用户着想,所以,也必然将会得到用户的追捧。
即时通信产品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人们用于沟通和联络非常方便的形式,有很多种变化,大家可以使用即时通信产品来进行私人之间、朋友之间的沟通;即时通信产品也可以在工作中使用,同事之间在公司内进行交流。腾讯全资收购FOXMAIL,意图是在和微软的MSN在即时通信产品领域“垄断”与“反垄断”的抗争,我们衷心地祝愿“QQ之父”在挑战微软长期“垄断”即时通信的产品的抗争中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