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孩子偷拿家里钱怎么办?聪明爸妈会这样做

来源:网络搜索 浏览:524次 时间:2015-11-09

孩子偷拿家里钱怎么办?聪明爸妈会这样做!

当孩子偷拿你的钱时,最睿智的妈妈是这样处理的!某个小学内发生了偷窃事件,当时的老师让班上的学生会干部留在教室,一个个询问是否偷窃。 结果查明,偷窃者是一个女孩子。于是,这个女孩子在众人面前被指为小偷。从那以后,她不但没有改过,反而步向仇视老师、同学甚至社会的人生。

虽然不只是这次事件逼得她如此,但她已被烙上“我是坏孩子”的烙印。虽然钱找回来了,但是这种“抓犯人”方法会伤害孩子自尊,甚至会导致“破罐子破摔”的后果。

案例一

一位妈咪曾经给我说过这样的故事,小编.觉得这位妈咪处理“盗窃者”的做法很棒,强烈推荐给各位爸妈:一个家庭有一个12岁的男孩子和8岁的小女孩,他们各自为了买一块新手表,哥哥从妈妈的钱包里面,偷偷拿了两张50元,哥哥将一张50元给了妹妹,一张自己留着买手表。妈妈发现钱少了,她猜测是孩子拿的,但是她不知道谁拿了。

一次晚饭的时候,妈妈对孩子们说:“我觉得钱包里的钱好像少100块,是不是有小偷进来呢?妈妈很担心。”哥哥低下了头,妹妹神情有点紧张,妈妈证实了钱是两个孩子偷的。

妹妹胆小,偷偷将50元放回妈妈钱包。数着钱,妈妈笑了说:“妈妈好像弄错了,前几天说钱少了100元,其实是我算错了,是少了50元。”妹妹表情变得坦然了。但是哥哥还没动静,妈妈补充了一句:“我不相信是自己家人偷的,可能有小偷进来,我们去叫警察,你们说好不好?” 妹妹瞟了瞟哥哥,哥哥神情也变得紧张了,趁妈妈做饭时,偷偷将50元放回妈妈钱包。

看着会孩子们归还的钱,妈妈心里欣慰,在一次跟孩子聊天的时候说:“妈妈大头虾,50元也根本没丢,是妈妈数错了,年纪大了这脑子坏了……”

哥哥与妹妹对视着笑了,从此,家里再也没有丢过钱!

面对孩子的偷钱行为,父母应该怎么做?

千万不可采用“审问犯人“的方式来“提问”孩子,或者强逼孩子认错,建议用比较和缓的方式去“点”他们,让他们知道父母清楚他们犯错误了。 如果粗暴地“抓犯人”,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导致孩子不承认和敌对的行为。

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偷钱的原因,才能想出杜绝此项行为的方法。如果孩子是为了买某种东西而偷钱,而且比较合理,妈妈尽可以满足,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已经有一个手表了孩子还要买手表,妈妈尽可以“借钱”给孩子,让孩子日后还,一来可以避免孩子偷钱,二来还可以养成慎重的购买习惯。

孩子偷拿家里钱怎么办?聪明爸妈会这样做!

案例二

这是发生在儿子八岁的事情——

总是一回家就把钱包随手扔在鞋柜上的丈夫,发现钱包里少了一千元。“是你拿了我的钱吗?”他分别问了家里的三个“嫌疑犯”——妻子、十一岁的女儿和八岁的儿子,每个人的回答都是“没有”。

但他留意到儿子在回答“没有”时,眼睛不敢望着自己,心里就有了猜测。儿子一向乖巧懂事,怎么会偷拿自己的钱呢?他打电话向一位相熟的朋友请教。

朋友在听到他的述说后,第一句话居然是:“你儿子会偷钱,错在你把钱包任意放置,这在法律上称做“引诱犯罪”! ;”“自己一直都有这种乱放钱包的习惯啊,但为什么只儿子受引诱,他的姐姐却没有受到引诱偷钱呢?”“这跟每个孩子天生的个性与年龄大小有关,孩子的物质欲较强,或年龄较小还不太分得清你物与我物的界限,就容易犯错了。”朋友说。

欲望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

一个还不满十岁的孩子开始喜欢钱,并且用一些幼稚的办法来拥有钱,对父母来说,既是一件让人担心的事,也是一件让人可以高兴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个孩子能否比别的孩子成长得更快和更好,关键要看他对外部世界是否产生欲望,有没有物欲或占有欲。因为,欲望是一个人成长的原动力。

这位家长在孩子偷拿钱之后,感到慌乱。说明什么呢?说明家长平时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没有明晰孩子偷拿钱的心理动机。很多时候,表象上是孩子偷钱,实际上是他需要花钱,花钱的目的可能是友谊、满足感、安全感。当然,最本质的问题是,这种情形是偶然发生的还是已形成习惯?而在事情发生后,孩子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如果家长只会大吼:“你偷东西了,别的我什么也不想知道!”那这就是最蠢的家长了。有一个相当流行的观点,“偷窃”是特殊的过错,要求家长严厉体罚。而事实正好相反,孩子由于害怕和屈辱,变得不敢吐露真言,更加趋向于不诚实。

钱不够用怎么办?孩子之前可能以各种理由向父母要钱,如要压岁钱、买本子钱、吃饭的钱等。倘若父母给钱是有条件的,孩子达不到条件就不给钱,而忽略了孩子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孩子,可能就会斗胆私自拿父母的钱,拿同学的钱。

孩子偷拿家里钱怎么办?聪明爸妈会这样做!

别轻易给孩子贴“偷”的标签

大人们内心都特别害怕“偷”这样的字眼,孩子的行为容易激发成人的焦虑。这位父亲,先不要忙着处理孩子的行为,等自己内心的焦虑平息以后,再采取合适的措施。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通过何种方式去拥有他喜欢的东西,钱只是实现欲望的工具和桥梁,建议家长不要就钱的问题纠缠不清。

十二岁以下的孩子,一般没有管理金钱的能力,每周给他一定的零花钱就可以了。如果他需要什么东西,父母应该给他机会让他说出愿望,并共同来讨论哪些愿望是可以马上实现的,哪些愿望需要等一等。或者,哪些需要父母可以无条件满足,哪些需要父母要跟他谈条件。比如,孩子说他喜欢某个游戏软件,朋友都有,他也想拥有,这得需要几十元钱,父母可能会因为游戏影响学习而简单地对孩子说“NO!”,这样做会使孩子通过正常途径满足自己的努力落空,甚至心理受挫,这样他就很容易铤而走险偷拿钱。

偷拿家里的钱是每个孩子都会犯的错。其实,孩子刚开始偷拿父母的钱,内心会承受很大的道德冲突,若不是因为想得到什么东西的欲望很强,一般也不会轻易涉险。作为父母,首先要减低这件事的重要性,不要说那些“小偷针,大偷金”之类无限上纲的话,不要动不动就用“良心”、“道德”来谴责孩子,更不要提“偷”这个字。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心理都很脆弱,会以为自己不是好人,形成创伤体验。

要避免用成人的道德标准来责打孩子。如果家长一开始摆出严厉的态度,孩子见势不妙,为本能地保护自己“不挨揍”、“不挨骂”,逼急了只能说谎。另外,从方法上看,这位父亲随意放置钱也会让孩子时时刻刻面临内心的冲动。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理财榜样。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对家庭收入支出做比较详细的记录,让孩子知道父母很重视对钱的管理,偷拿的话就会冒很大的风险。同时,也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良好的理财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