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泸州医学院改名闹剧一波三折 逼得教育部又表态:正研究政策解决

来源:网络搜索 浏览:430次 时间:2016-01-27

图片来源:网络

国内部分高校校名的变更常常能引来民众的关注,然后随着热度的降低而平息。但是位于四川省的泸州医学院却因一年内两次改名均遭到其他单位反对,而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近日,泸州医学院在校门口再次换上了新牌子——“西南医科大学”,这也是该校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的第二次更名。但是,泸州医学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持续长达半年之久的“更名风波”并未因此平息,“风波”反而延伸到了第三军医大学所辖的西南医院。

公开资料显示,这所处于“更名风波”漩涡中心的医科院校始建于1951年,更名之前一直沿用“泸州医学院”的校名,在校生有1.7万余人,并有3所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

泸州医学院的“更名风波”要从去年4月份说起。去年4月28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这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老校友的反对。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校友认为,该校前身为“华西医科大学”,再往前的名字为“四川医学院”,简称“川医”。泸州医学院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后,简称与其相似,因此担心“川医”的名头会被抢走,损害了母校的名誉。

2015年6月9日,四川大学正式向教育部发函,表态“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并向教育部提起了行政复议。

根据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李虹签发的内部文件《四川大学关于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的函》(川大校[2015]13号),四川大学明确表示反对的理由是“四川医科大学”的简称易与华西医科大学(2000年9月已并入四川大学)历史曾用名“四川医学院”的简称“川医”混淆。

此外,四川大学还指出,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对四川大学及其医学学科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对四川大学海外医学校友的学历认定和执业等带来巨大影响,也会对四川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信息交流带来很大混乱和不便。

其后,教育部回应称,四川省政府提出将其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符合《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政策的精神,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并无不妥之处。

本来“更名风波”已朝着平息的方向发展,但时隔7个月后,泸州医学院却再次更换校名。近日,有人看见泸州医学院公交车站牌已经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而校门左侧也已挂上一块写着“西南医科大学”的牌匾。

据教育部近日发布的文件《教育部关于同意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的函》(教发函[2015]144号)显示,经教育部研究,已同意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这次泸州医学院挂上“西南医科大学”新招牌虽然低调,但也并不顺利,又遭到第三军医大学研究员和西南医院医生反对。反对者认为,泸州医学院一旦改名“西南医科大学”,大众很容易误以为西南医院归属“西南医科大学”。

1月26日,西南医院通过官网就此事发布声明,要求四川省“泸州医学院”立即停止其不当更名行为,并表示已通过第三军医大学向国家教育部申请高校更名行政复议。

西南医院在声明中表示,西南医院前身是1929年建立的“国民政府中央医院”,1950年11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正式命名西南医院,为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临床医学院。“西南医院”及其系列称谓已获得国家商标注册,并被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之规定,任何法人单位和个人采用与之相同或近似的名称,导致混淆或误导公众,致使驰名商标注册人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行为,都是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而据新华社报道,针对原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引发高校校名之争的事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26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完善学校名称使用的相关政策规定,防止引发高校校名冲突。

这位负责人指出,考虑到高校校名之间历史和传承关系以及区域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实际情况,为维护相关高校合法权益与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局面,同时从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高等教育服务西南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能力,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布局出发考虑,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申请,教育部依法批准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教育部负责人也指出,目前确实存在少数高校盲目追求升格和更名大学,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弱化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说,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教育部正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政策引导,推进评估监督,实行分类管理等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完善高校评价体系,加强过程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各安其位、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同时将要求省级政府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在拟申报学校名称使用等方面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避免引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