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中国为何造不出圆珠笔“球珠”

来源:知识产权 浏览:312次 时间:2016-01-27
中国创造显然不能单凭举国体制的专注投入就能水到渠成,更需要为市场主体的创新营造一个既具透明型担保,又具防护型保障的公共服务体系。

  当“双创”成为经济转型的主题曲时,如何在体制机制上落实,避免只是口头上的宣誓,就成为当务之急。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山西太原主持的一个座谈会上,透露出一个秘密,“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需进口。”

  这无疑是对当前的“双创”号角发出了一道警世恒言。我们可以让火箭升空,将人送上太空,GDP雄居全球第二,居然在圆珠这一核心材料和技术上受制于人,令人自惭心愧。看似一个小小的笔芯,却牵涉到中国在钢材、生产模具和制造工艺等方方面面,暴露了中国在精专尖等关键环节上的不足,使人不得不反思我们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亟待克服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经济转型,才是助推中国经济真正腾飞的核动力。然而,中国创造显然不能单凭举国体制的专注投入就能水到渠成,更需要为市场主体的创新营造一个既具透明型担保,又具防护型保障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创新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器,避免企业成为钻研资源的掮客。

  从新闻报道看,有的制笔企业开发一款新的圆珠笔后,立马引来大量的模仿者。由此可以看出,笔尖上的创新不足,首先源自市场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使企业难以借助政府的公共服务享受透明型担保。如知识产权等法律体系的不完善,让创新带有了本不应有的“公地悲剧”,失去了对创新应有的激励,既抬高了创新的成本,又影响了企业的创新激情。

  其次,缺乏有效的防护型保障等公共服务支持,使企业的创新风险难以找到应有的防护垫。创新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高风险投资,失败的投资率相对较高,中国在航天、核电等高尖领域的成功,得益于举国体制内生所衍生的容错试错机制的庇护。然而,这种容错试错的机制,却并未在市场和民生领域得到支持。因为诸如笔尖上的创新等,并不会直接体现国家实力,自然也不可能被纳入到863科研项目中。

  不仅如此,在构建和设计市场制度、机制时,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市场竞争的合理呵护。如先行的《反垄断法》尚未有效识别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边界;《企业破产法》不完善,尤其是至今中国尚无个人破产法。

  最后,现有的金融体系无法有效支持企业的市场创新。在金融创新方面,国内监管部门对创新的容错试错度并不高,为防范管控失范风险而对金融创新多体现出草木皆兵的心态。这使金融分工市场化难以有效推进,并导致风险投资尤其是创投市场建设知易行难,进而致使诸如笔尖上的市场创新得不到稳定、专业金融服务支持,如创业板和现有的创投基金等,更多是分食创新成果的投机式秃鹫,很难与创业者结成同生共死的同盟,这客观上牵制了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

  当前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和转型,需要的不单是举国体制的科研攻关,而应在诸如笔尖上的创新获得突破。这就需要政府构筑好利于创新的市场秩序和制度,为市场主体提供防护型保障和透明型担保等公共服务体系,为市场提供试错容错的机制,让中国创造更立体、更丰满。(刘晓忠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