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某私企女会计被拉进一个微信工作群,群成员大多是公司领导和同事,他们的名称、头像都很熟悉。声称出差在外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一番热聊,其他同事纷纷插话汇报工作,气氛热烈而自然。这时,“董事长”指示向江苏一客户汇款85万元,女会计迅速办理,办完后却发现真正的董事长正在隔壁办公,顿时傻了眼……所幸警方反应迅速,会同银行等部门拦下了80万元。
昨日,武汉发生的一起新型电信诈骗案案情——骗子通过克隆微信群,模仿工作场景层层铺垫,将受害人一步步引入圈套。所幸警方反应迅速,会同银行等部门拦下了80万元。
公安部刑侦局提醒:骗子之所以会得逞,主要是因为受害人所在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此案也为那些不遵守财务制度者敲响了警钟。
预热阶段:“总经理”把她拉进新微信群
45岁的李女士(化姓)是武汉市洪山区青菱街一家私营汽车公司的会计。本月6日下午3时许,”公司总经理”添加她为微信好友,并将她拉进一个微信工作群。群成员共8人,其中6人是公司领导和同事,他们的微信名称、头像看起来毫无可疑之处。
此前,该公司已有一个微信工作群,群成员包括李女士和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及同事共10余人。“这个可能是总经理的新号吧。”她想。
在新微信群,“董事长”与“总经理”聊得火热,内容涉及江苏的一桩生意。“其他同事”不时插话,汇报工作情况。从他们的对话可以看出,“董事长”正在外地开会,他特别叮嘱一名同事:“不要打我的电话,有事请留言。”该同事回复:“好,您先忙。”
进入主题:85万元被“聊进”骗子的账户
几分钟后,“董事长”点名李女士说:“我在开会,不方便打电话,你代我联系江苏的“蒋总”,问一下昨天谈好的合同保证金打过来没有。电话是155××××5372。”可按照“董事长”要求与“蒋总”确认收到款项时,“蒋总”称合同第四项有出入,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要求把款项退给他,等“董事长”上门谈好条件后再打款。说到这里,“董事长”答应退款,让汪女士从公司账上转85万元到对方账户,并称“晚点我再把款补回公司,以免影响双方合作”。
“董事长”表明对方也打了保证金到自己的私人账户上。将事先PS好的邮件信息和电子版汇款单发给李女士,彻底让她打消疑虑。
至此,骗子完成了骗局全过程。
发现被骗及时报警 警方介入成功拦截
当日下午4时40分许,李女士走出办公室,发现真正的董事长正在隔壁办公室办公。“他不是在外面开会吗?还让我不要打他的电话……”李女士意识到有问题,立即上前询问,才发现刚才的一切都是骗子在演戏。李女士马上报了警。
洪山区青菱街派出所迅速展开调查。李女士流着眼泪说:“这笔钱,我怕是要卖房子赔了……”
民警一边安抚李女士,让她继续与骗子周旋,希望尽快对这85万进行拦截,尽量挽回受害人的损失。下午5时许,80万元被成功冻结。
警方提示:遇事多个心眼防范骗术翻新
李女士为何会上当?警方介绍,她所在公司原本制定了严格的财务制度,规定支出大额款项需由公司负责人签字。但是此前,该公司发生过先支出款项后补手续的情况,只是金额较小,也没有出事,这才让李女士放松了警惕。
微信群为何会被克隆?可能是李女士或她的同事用手机登录过钓鱼网站,被骗子复制了信息。而骗子贴出的电子汇款单很容易伪造,其中显示的董事长银行卡,经调查是董事长本人2年前弃用的银行卡。
骗子先在群内讨论工作,模拟真实场景,让李女士不致起疑。聊天时,“董事长”说自己正在开会,不方便接电话,其实是为了让李女士形成“不要给董事长打电话”的心理暗示。目前,武汉警方已立案侦查。
尽管骗子的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但仍有很多方法识别。例如,骗子可以复制微信名称和头像,但很难复制朋友圈的文字、图片等内容,只要打开朋友圈一看,就可以立辨真伪。而面对网络转账,一定要跟当事人打电话确认。如果真的遇到电信诈骗,要第一时间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