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武汉女子10年蜗居卫生间打4份工 送儿子上北大(图)

来源:网络推荐 浏览:310次 时间:2016-05-22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卫生间内摆了三张单人床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吴昌华 通讯员陶火应

  “妈妈,别怕穷,我们家穷得有志气。”59岁的王秀梅,总忘不了大儿子的这句话。

  来自新洲的王秀梅进城打工10年,与患病的丈夫栖身在一间闲置的狭小卫生间里,多年来同时打4份工,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先后把两个儿子送进了全国一流大学,目前都在攻读硕士研究生。

  当过乡村代课教师的王秀梅说,希望他们一家人在贫困中艰苦奋斗的经历,能够鼓舞寒门学子,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

  妈妈打4份工撑起一个家

  前日,记者来到武汉一所211高校,在体育中心二层,有一间闲置不用的卫生间。这里,就是王秀梅婆婆和老伴余爹爹的家。这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王秀梅住了整整10年。

  王秀梅身材瘦小,但走路、说话都有力,看不出来是已满59岁的人。

  她老家在新洲区徐古镇长岗山村,年轻时曾在村里当过小学代课老师。丈夫曾是当地闻名的才子,身体一直不好,患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如今双眼有严重白内障,左眼看不见,右眼只有光感。余爹爹说,几十年来,一家的生计几乎全靠王秀梅操劳。

  在老家,王秀梅代课教书,卖菜、卖鞋、帮人刷油漆,能挣钱的活都抢着干。2006年,大儿子快高考了,小儿子刚上初中,想到开销更大了,在好心人介绍下,她来到这所大学校医院当保洁员,住进这间空置的卫生间。

  那时月薪只有520元,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很是不易,加上丈夫长年服药,她长期为两个儿子的学费犯愁。一个儿子每学期不到200元的学费都得省吃俭用,总是在学校再三催促下,到每学期快结束时才能勉强缴齐。

  多年来,她同时打4份工:凌晨5点多起床,先去附近KTV打扫卫生,7点钟帮人卖豆浆,8点钟赶到学校做保洁,午休时间到餐馆打杂,下午继续做保洁工,傍晚再到餐馆打杂直到深夜11点,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兼职多了,她却从不迟到,掐准时间赶到各个上班的地点。有时实在来不及做饭,就吩咐儿子做给丈夫吃,自己啃个馒头在小摊上吃碗素面条。

  她说,想到儿子那么懂事,那么刻苦上进,自己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这两年,王秀梅的年纪大了,在两个儿子的劝说下,她辞了卖豆浆和餐馆打杂的活,还在打两份工。

  屡败屡战考上北大研究生

  生活虽不易,但提起两个儿子,却让王秀梅十分骄傲。

  王秀梅回忆,大儿子小光好不容易要从武大本科毕业了,却说想考北大的研究生,还要转专业,她是表示怀疑的。“你本科考北大都没考上,还想考研究生?”

  2014年的一天,小光突然打电话给她:“妈妈,你猜我在哪?我在北大,我考上了!”

  山村里飞出了金凤凰,消息迅速传开了,但小光十分低调。他说,即使考上了北大,将来的路还长,永远不能飘飘然。

  忆起一家人十几年的经历,王秀梅百感交集。面对楚天都市报记者,道出了不为人知的艰难。

  小光从小立志以读书改变命运,然而天赋一般,学得辛苦。小学4年级意外患病,一治就是3年,父母四处借钱,小光大量缺课,成绩一落千丈。上了初中,他异常刻苦,也只能勉强跟上第一梯队,中考调考离市重点差100多分,想到贫困的家境,他下定决心苦读,两个月后竟然冲进市重点高中。

  高考来临,幸运女神没有光顾,小光本想考进武大、华科一类名牌大学,然而,离一本线还差十几分。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决定再拼一年,幸运地以高出1分的成绩考入武大。

  在武大,他做家教,寒暑假到酒店、网吧打工,考虑到就业前景不理想,他决定转专业,报考经管专业研究生,目标锁定北大。第一年考研落榜,他去了浙江一家水利企业,感觉前景一般,于是重燃北大梦。

  王秀梅说,小光没有透露自己辞职了,悄悄回到武汉,做家教维持生活,一心考研。第二年考研仍然失败,2014年第三次尝试,终于成功。

  2015年,弟弟小军从妈妈打工的学校本科毕业,顺利考上本校研究生。兄弟俩学制不同,明年将同时毕业。

  品尝成功的喜悦,感叹求学的艰辛,小光说:“妈妈,别怕穷,我们家穷得有志气。”

  好心人帮助度过艰难岁月

  小光和小军的求学之路,全靠妈妈在背后默默支撑。

  王秀梅说,10年前刚到大学做清洁工,她人生地不熟,只是发现捡废品可以卖钱,于是起早贪黑地捡。每天清早天刚亮就出门,通常是夜里一两点才回。可是,就算屋内外堆满了废品,一个月捡的废品也只能卖几十块钱。

  慢慢地,有热心人了解到她家里的情况,纷纷劝她不要捡废品,既不卫生也赚不了几个钱,于是帮她介绍兼职,这样,她才打了4份工。

  余爹爹的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和心脏病需要长年服药,因为王秀梅在校医院特别勤快,人又随和,校医院有时会给她一些常见的低价药甚至免费药。现在,王秀梅打两份工,一个月有3100元收入,除了生活费,丈夫吃药要花几百元,她把余下的钱都攒起来还旧债。

  操劳的妈妈和出色的儿子,他们一路走来,感动了许多人,也得到了一些资助。据了解,徐古街道办事处给余爹爹办理了低保,每年另资助扶贫款1万元,徐古桔子园养老公寓每年资助1万元,企业家“新洲好人”陶宏国资助1万元,北京新洲商会资助4000元……

  儿子做兼职努力赚生活费

  两个儿子都是名校硕士研究生,会不会不愿谈起蜗居卫生间的贫穷父母?“没有啊!他们两个孝顺得很呢。”王秀梅和余爹爹告诉记者,小军跟他们同在一个校园,但他学业忙,有空的时候会买菜回来,帮着一起做饭;远在北京的小光每年寒暑假回来,就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跟父母一起挤在卫生间里睡,从没有借住在学生宿舍或其它地方。

  记者看到,这间卫生间面积不到10个平方米,3张单人床占去了一大半的位置,3张床之间挤得没有空隙,不得不摆成两边高、中间低的形状。多出的一张床,是儿子来看望父母时睡的。

  两个儿子从本科到研究生,学费全靠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如今读研每月有几百元生活补贴。在北京的大儿子小光做兼职、当家教,不需要父母给钱,小儿子需要的生活费也不多。记者看出王秀梅还有些思想包袱,询问才知道,她以为两个儿子明年双双硕士毕业,就要立即归还助学贷款。听记者解释说助学贷款不是毕业时一次性立即偿还,她松了一口气,露出笑容。

  两个儿子都是名校硕士,王秀梅知道苦日子就快熬到头了。她告诉记者,希望更多寒门学子不畏贫穷,不惧挫折,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文中小光、小军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