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安徽电大期末考试成绩查询etas.ahtvu.ah.cn/cjcx/list.asp

来源:网络推荐 浏览:3414次 时间:2017-01-23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期末考试成绩查询http://etas.ahtvu.ah.cn/cjcx/list.asp安徽广播电视大学1979年2月正式创建,是全省唯一一所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省属本科高等学校。
  学校实行省校、市分校、县工作站三级办学。省校设在合肥,现有桐城路398号、375号和九华山路3号三个校区,占地86亩,校舍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万平方米。省校现设开放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城市建设学院(中专学校)、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管理中心、远程教育中心、文法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农业与医疗卫生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公共基础部等办学和教学部门,以及管理、技术和教辅等部门。全省电大设立17所市级分校、69所县级工作站和7个行业系统教学点,在职教职工21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多人,外聘教师2900多人。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业务指导下,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以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的服务方向,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大力发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实现了电大教育新跨越,成为安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
  学校实行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开放教育1999年起举办,成为电大学历教育的主体。学校还整合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积极举办成人统招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截止2015年底,全省电大各类学历教育在册学生数15万人,其中开放教育本专科在籍生12万人。建校37年来,先后开设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医学等学科,100多个专业,累计培养学历教育毕业生45万多人,电大毕业生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在各行各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国家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安徽)、教育部“国培计划”省级教师远程培训机构、省委组织部安徽省干部网络教育管理中心、省教育厅安徽省远程教育中心、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心、安徽省社区教育研究中心等落户我校。学校还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了20多个培训考核项目。截至2015年底,累计培训考核350多万人次。
  学校坚持办学与服务并举,不断推进公共支持服务体系建设。2003年起加入奥鹏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全国35所普通高校的网络教育提供支持服务,截至2015年底,全省奥鹏学习中心68所,在校生3.6万人。2013年起学校参加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安徽高校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改革与信息化建设项目,承担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及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建设任务,2015年入驻“园区”的省属本科高校达27所、网络课程资源500多门、在线学习人数超过5万人。学校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承担安徽省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任务,依托全省电大系统开展社区教育试点,成立多所社区教育大学和学院。
  学校注重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数字校园,省校校园网总出口带宽达到1.31G,分别接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教育科研网,与国家开放大学、全省各分校、工作站校园网高速连接、互通互联,形成信息化、一体化的办学体系。拥有各类高性能服务器110多台,网络资源储存能力超过200TB。拥有现代化的节目制作演播厅、网络直播课堂和双向视频教学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网上阅览室、语音教室和一批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室。建设了安徽电大在线、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安徽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等一系列在线学习平台,2015年有35万多名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学员在线学习。学校是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分中心和安徽省远程教育数字文献服务中心,引进、自建3000多门基本满足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数字资源,数字图书馆课程资源达6TB,数字文献资源达15TB。
  当前,安徽电大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处于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徽电大将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在省委、省政府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指导下,充分调动全省电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品牌知名、高质量、高水平的开放大学,努力办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等学校,为建设创新型“三个强省”、构建安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