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1亿美元融资!这家智能机器人企业创造了什么

来源:网络推荐 浏览:395次 时间:2017-02-27

人类的大脑与计算机的差距有多大?

日前,在全球首家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平台发布会上,国家首批“千人计划”专家、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晓庆称,跟人脑比,同水平的电脑的重量和它的耗能都超过人脑100万倍,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想用芯片做一个和人脑一样聪明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不可能扛起“大脑”。

具体来说,人类大脑里面有1000亿神经元,并且人脑平均重量只有1000克,平均耗能大概是40瓦。人脑的每一个神经元相当于300个输入和300个输出芯片,如果用45纳米的芯片,需要2000吨重的芯片才能够实现人类大脑,并且要耗电27兆瓦。

黄晓庆解释说,之所以难以将机器人“大脑”缩小到人脑般大,是因为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人类大脑是生物机制的导电系统,是用离子技术,但是计算机是用电子机制导电,电子和离子的效能差异从功率上来讲,就差了100万倍。所以人类无法造出一个等效体积的机器人“大脑”,除非有一天能够用生物基因制造一个机器人。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只能把“大脑”放在云端。

云端智能机器人

2010年,IBM的Watson超级智能计算机在美国电视益智问答游戏节目“Jeopardy”中击败人类一战成名,2016年,阿尔法狗在围棋上打败了人类围棋高手,这让黄晓庆更加确信人类能够真正制造出人工智能机器人。

在黄晓庆看来,要做一个智能机器人首先要具备三个要素:强大的云、强大的网络,以及强大的机器人的本体。把一个强大的大脑和一个强大的网络连接在一个机器人的本体上,形成通用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个过程将相当长,也许要10年。

黄晓庆说,“一旦将‘大脑’搬到云端,这个云端里面除了云端的算法之外,还可以结合人工的辅助,使用AI(人工智能)与HI(人类辅助)相结合的深度学习平台来习得‘智慧’,将一些巨大的、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有效的、可以解决的问题,最终用人类的智慧来协助机器人解决问题,同时又产生商业价值与商业特性。”

为了完成这样的工作,达闼科技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架构体系,即“设计一个通用型的、从云到网到端一直到手机的新型安全架构”。对此,黄晓庆表示,机器人可以不聪明,但机器人不能不安全。机器人如果不安全,黑客将可能远程控制家里的机器人,这后果非常可怕。

为此,达闼科技正在部署一个全球覆盖的高速安全骨干网(VBN),并研发了全球首款专门为云端机器人打造的云端智能控制终端“DATA”系列产品。依靠这些核心技术,达闼科技实现了独创的移动内联网云服务(MCS),为云端机器人的远程操控构建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同时,也为实现下一代企业移动信息化提供了关键的“云网端”安全架构。

黄晓庆为机器人安装云端智能控制终端DATA

在发布会上,达闼科技宣布已完成1亿美元的A轮融资,这也是目前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创业项目中最高的。此前,达闼科技在2016年5月,已获得软银、富士康、华登资本等机构的30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黄晓庆说,“投资机构更加关注国内人工智能发展,智能云端是与世界服务型机器人竞争的重要平台。”

目前,作为机器人实体和云端大脑之间的连接器,云端智能控制终端DATA平台和部分架构已经投入了商用。比如,DATA已经被部分企业试用,并将于4月份接受公开预订;移动内联网云服务已经在中再保险、金地集团等客户处建设完成并应用。

达闼科技首席科学家李强博士介绍云端导盲机器人META


此外,达闼科技启动的云端导盲机器人META项目,是其首款云端智能穿戴设备。META将以头盔的形态,为视力障碍人群提供人脸识别,物体识别,路径规划,避障等服务。从今年3月份开始,达闼科技将与房山区政府合作建设云端导盲机器人协同研发中心为视障人士提供试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