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白起为何在长平之战后,宁死也再不肯再对赵出战?

来源:网络推荐 浏览:480次 时间:2017-03-05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命白起进攻韩国,攻占野王,切断上党通往韩都新郑的道路。韩欲献上党与秦求和,但上党郡守冯亭则以上党与赵,联赵抗秦。赵孝成王接受,遣老将廉颇率军守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以拒秦。秦命白起、王龁率军进攻,廉颇坚壁固守,双方相持达三年之久。公元前260年,赵国粮粟短缺难以继续支持战争,赵孝成王听信反间谣言以擅长进攻的赵括取代善守的廉颇,意图速战速决,结果被白起击败。包括主将赵括在内的四十五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由强转弱,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

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后,白起想乘胜进围赵都邯郸,攻灭赵国。韩国和赵国得知消息后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本来胜利就在眼前,邯郸就在囊中,现在一纸诏令,什么都没了,白起如何接受得了这个事实。

后来秦昭襄王见赵违约不割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合纵对付秦国,遂于公元前259年10月,令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兵伐赵,直攻赵都邯郸。赵国大将廉颇率赵军十万顽强抵抗,赵相平原君赵胜亦散家财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王陵战至第二年,仍不能取胜。秦国增兵十万支援王陵,秦军五校(每“校”8000—10000人)阵亡,秦昭襄王命白起接替王陵为帅,白起称病推辞。

那么白起为什么不去攻打赵国?

一:白起与范雎的矛盾

当初,长平之战刚刚结束,赵国恐慌,正好趁这个机会一举灭掉赵国。可是从秦国传来的却是退兵的命令。原来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话,以秦兵暴师日久,应当让士卒休整为由,允许韩、赵割地求和。大好机会就在眼前,就因为范雎的一句话而错失大好时机。

所以白起对秦昭王听从范雎的建议撤兵而耿耿于怀,不愿再领兵作战。

二:战机已失,去之无益

这次攻打赵国,此时的赵国已经从长平之战的失败中稍微恢复了过来,再加上周边国家深感唇亡齿寒,对赵国施以援手。就这样,围绕着赵国都城邯郸,秦国久攻不下。六国更是到了抱团取暖的生死存亡之时,强攻邯郸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于是就拒绝前往战场攻打赵国。

三:影响自己的名声

秦国在长平之战中的重大伤亡。尽管白起坑杀了四十多万赵国士兵,但是,秦国也因此损失了三十多万精锐之师。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换而言之,这个时候秦军已是强弩之末。另外,长平在山西西南部,离秦国较近,邯郸是赵国都城,秦军打邯郸补给线也相对增长。此战不利于秦国,此战必败,非一人之力可以改变,还不如不去,保住自己常胜的战绩。

四:赵国痛恨自己

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白起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赵,换来的将是赵国全国的抵抗。因为长平之后赵国深恨白起,所以白起拒绝攻打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