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功夫巨星李小龙天下无敌的奥秘,全世界都为之迷惑不解

来源:网络推荐 浏览:496次 时间:2017-04-27

李小龙开创了“真功夫”的时代,全世界都为之迷惑不解,他是如何练就如此高超的武艺和如此强大的杀伤力?在他死后的20多年,人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直至今日这问题才逐渐地被人们所认识。从所掌握的有关李小龙全部的练功材料中,力量练习占有很大的比例。和一般人对力量的理解不同的是,李小龙的力量训练突出在功能训练方面:包括全身各部分肌肉、关节和相关组织的功能训练。和健美练习不同,他并不追求大块的肌肉,而是注重身体每一块肌肉,特别是关节的韧性力量训练。曾经目睹李小龙鼎盛时期的人都被他那“拳穿铁皮,脚起树断”的功夫所折腰。他是如何练就这副铜皮铁骨般的身体和那身神奇的功夫的呢?如何练就那双硬如钢板的前臂和搓衣板般清晰的腰腹肌的呢?这里我们第一次向世人公开他的健身训练日记,供大家学习。

铁铸般强硬的身体

李小龙那身结实的肌肉,令人敬畏的线条轮廓和难以置信的爆发力代表着一种神威和气势,他的肌肉质量是举世无双的。在他的功夫训练中会渗进一些特殊的力量练习如哑铃的前臂组合练习和持哑铃跳障碍或踩桩等以增强平衡和协调感。

李小龙的力量训练是以达到每一部分肌体都能出真功夫为目标进行的。也就是说他练就的肌肉不光漂亮,还必须具备足够的杀伤力。他认为人体应首先具备良好的速度、灵敏、柔韧和耐力素质,然后才是最大的绝对力量。如果没有先前这些素质基础,而片面追求肌肉块,在和人较量时“犹如斗牛场上被斗牛士耍弄的一只野兔。”(摘自李写给朋友李康都的信)。

李小龙的一位名叫赫伯.杰克逊的老朋友训练伙伴说道,李小龙的力量练习总是追求一种别人难以想象的目标和方式,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间,赫伯说1973年李在他香港的“布鲁斯公寓”内让人建造了一间“综合练功房”,并请人高价制作一个用钢架钢索和棉皮包制作的既可进攻又可退防的可操纵的“陪练”,很遗憾在这“陪练”即将出世前李小龙就死了。在后来谈到制作这个“钢陪练”的原因时,赫伯说,道理很简单,李打够了沙袋,又没有任何人能够吃得住他的拳脚,他已经到了和“机器”练习的程度了。

在谈到力量练习时赫伯说李特别喜爱力量训练,并且力气惊人。丹尼.伊诺山度是李小龙的一位好朋友,也是现在唯一传授武艺的朋友,李小龙送给他一个武名叫李康都(意为截击掌)。丹尼回忆说李所具有的是一种极快的速度力量,这种爆发力在平时健身房里的各种练习中就得以体现,而更多的是持械或空手的各种协调练习,别看他看上去瘦精精的,但是只要他举臂抬腿,杀伤力是致命的,李小龙曾举例对他说一个能卧推400磅的人可能在重器械项目如铅球中取得好成绩,然而他无法协调动员全身各部肌肉展示攻击能力。李小龙过人的力量和速度结合出色的身体灵敏协调能力,使他成为众多搏击者中的佼佼者。所有和李小龙接触过的人包括各国武艺高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以每磅体重计算,李小龙肯定是世界上动作速度最快的人之一。

难以置信的力量

李小龙的力量素质是超群的,根据被称为美国空手道之父的李善宏所述,他曾和李小龙交手过,深深被李小龙的武功、速度力量所征服。他说李小龙身体的每处都会出招,他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对手,他说李小龙可以单手倒立数分钟以及用一只手的食指做俯卧撑,而他用四个指头撑都很吃力。曾是李小龙徒弟的大个子篮球手卡里姆.贾巴尔回忆说李非常有力精干,他的最大特点是快,动作像猫一样敏捷。李还独创了一种他称为“升旗”的下腹肌练习方法。70年代美国日本徒手自卫武术空手道倡导者乔.路易斯曾拜过李小龙为师。乔回忆说按照李的身体和体重使他具备了难以置信的力量,他可以把34公斤的杠铃直臂水平前伸,收回,然后再伸出静止“锁住”控制20秒钟!这对一名体重62公斤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即使一个90公斤的人也做不了。

伊诺托说的比这更悬。他说曾经亲眼目睹李把56公斤的杠铃平前举并停留片刻。李小龙在美国的第一个徒弟西.格洛弗也回忆说师傅经常联系这样一种练习————手持32公斤哑铃水平前举接一个顺势后摆,然后呈侧举至肩部水平并坚持数秒,这重量对一般人提摆尚有困难,更不用说做动作了。

李小龙还有很多小绝活,如可以轻松地把手指插进一罐未开封的可口可乐,或者一个侧踢使一只45公斤的沙袋破裂。美国最著名的桑术传授者之一沃利.杰伊回忆说有一次李小龙表演的绝技使他目瞪口呆。他说,那是在最后见面前的一次,当李小龙从拍摄场出来,在院内地上有二只很重的麻袋,大约有135公斤重,我几乎都移不动它,然而李对我说:“嘿,沃利,看看!”接着他就飞起一脚把它踢得有房子高,又重重摔在地上,我到现在也不相信的力量怎么会这么大。李小龙的绝招还有他的“寸拳”所击出的“寸劲”,可将一名体重超出45公斤的人击出相当一段距离,泛美柔道冠军海沃德.小本曾领教过这种拳的滋味。每当一提起这件事他就不无伤感地说,怎么也想不到李的拳头是如此厉害,当时他从后面抱住李,以为李动弹不了,没想到李只抽动了一下身体,回头一拳,小本只觉得自己飞行了一段距离后撞上一堵墙后倒在地上,就这一拳使小本躺倒很久才恢复。

和李小龙同时期的武林高手一谈到李都有一种恐惧感,特别是李小龙的速度,他们共同的发现是李小龙反应奇快,能事先察觉对手意图,即使是和对手同时出击也是李先击中对方。李小龙徒弟道格.拍尔默是这样总结他师傅的:“布鲁斯的全盛时期就像麦克尔·乔丹和穆罕默德.阿里一样称霸于一个领域,不是别人不行,而是他太突出了。”所有李小龙的传记作者都一致认为李小龙在1965年以前很少进行力量练习,他当时练的是被称为“功夫”(李是个半个广东人)的一套中国武术拳。杰西.格洛弗回忆说,布鲁斯18岁时到达西雅图,他的训练只有击打柚木制作的“模仿靶”,一些单、双杠练习,健美操和柔韧练习。但过了不久,布鲁斯就有一些力量练习如拉负重滑轮和用短棒绳系30千克哑铃进行“卷腕”练习前臂,格洛弗还补充说布鲁斯特别注重关节力量训练,因为他认为要发力首先要使关节能够承受住并传递击打时所迸发的强大力量。

转折点

这些看似简单然而有效的力量练习,结合武术功夫的训练,使得李小龙的速度在60年代初已小有名气。但是一直到了1965年他才对力量和其他素质的理解更深一步,因为他一直在旧金山他的“武馆”传授武艺,所以在1965年下半年他身不由己地卷入一场对他身心具有强大震撼力的“大比武”之中。那是当李小龙正准备向他的学生传艺时,门突然被一伙人踢开,进来的是几个中国武术高手,他们是当地中国社团的“代表”。据李小龙妻子琳达说,当时她正好在场,并怀有他们的后代——布兰顿(8个月的身孕)。这些“代表”走到李小龙面前,给了他一个最后通牒:“要么停止向非东方人传武,要么和我们比武!”

“我将传授给任何想学的人!”李小龙回答说:“我不在意他们的肤色,只要怀有真诚,我就教!”(这是真实的,因为格洛弗本人就是一个美籍非洲人,他说布鲁斯的学生包括了“联合国”以外国家的人,包括了世界上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但是1965年在旧金山的“中国城”,把东方“武功秘密”传授给西方人,在武林社团被认为是一种背叛行为。双方的态度很自然地导致一场“比武”,在开始前这些中国武术高手曾说过李最好关闭这所“武馆”,否则的话......

根据那些了解和曾与李小龙训练过的人说,李小龙是个有名的火爆性子,从未受过“挑战”或“愚弄”,只见他慢慢套上臂铠,控制一下情绪,经过一阵激烈的交手就把这伙“大胆正直”的高手打跑出去了。尽管李小龙征服了“挑战者”,但是在这场较量中他的体能消耗很大,琳达回忆说布鲁斯当时真是累极了,他认为这次较量的时间不应该这么长,都是由于自己“杀伤力”还不够所致,他当时真是难过极了。通过这次搏斗,使得李小龙认识到真正的“武功”不光是一把一势的拳脚,而且还必须具备超人素质、特别是力量素质,他把这次事件看做是一个起点,从此之后他更专心研究和埋头苦练,这也就是李小龙对力量练习认识的转折点。

框架的形成

经过钻研大量资料和信息,李小龙汇编了一套适合自己并能量大限度发展力量而相对不增长体重的训练计划。它包括每周3次的训练内容,恢复手段和营养等,尤其是把素质练习和武功练习有机结合,使其本身很高深的武功升华至几乎完美的程度。

结果证明效果是惊人的。李小龙的训练模式包括人体素质所需的3个核心原则——发展柔韧素质的伸展拉长练习,发展力量素质的负重器械练习,以及发展循环呼吸系统的有氧训练,他的训练计划几乎是完美无缺的。

赫伯·杰克逊说李从不在练习馆内练习,李认为他在自己的天地里练习更能集中注意力。他的健身器材都是最“新型”的。李小龙的力量训练比重有很大增加,仿佛是要把失去的时间弥补回来,而且改变了过去对力量训练的看法。事实上,他从中受益非浅并把这计划传授给他最赏识的学生之一卡里姆·阿当·贾巴尔。贾巴尔对《劲与美》记者说,“布鲁斯是在1970年夏天让我进行力量训练的,那是个每周3次的计划,大多数内容都是布鲁斯经常练习的,虽然我当时只能做每项两组各12次,但是它的确有效!”

李小龙对力量的练习简直到了“发狂”的地步。据伊诺桑托;回忆说,除每周3次力量外,李还在武功练习中渗入很多相似的练习。他说:“李在武功练习中经常手持哑铃进行拳击练习,每次练习进行12组,每组100次,双手各持1、2、3、5、7、和10磅哑铃进行“金字塔形”递增6组,然后再依次递减重量,进行6组拳击模仿。李曾让我和他一起练过一次,哇,练习后三角肌和手臂是如此酸痛!”

但还不仅仅这些,当李小龙在那3天的力量训练日和未负重练功以外的时间里,他就会用哑铃“发泄”多余能量。“他总是用那副哑铃”,琳达说道,他总是不闲着,当电视里有拳击赛时,他经常是边看边持铃“模仿”,即使是在看书时也是一只手拿着而另一只手做着哑铃练习,真是不可思议。

力大无比的前臂

李小龙尤其注重前臂训练,以增强他的握力和击拳力量,他的妻子琳达说他对前臂练习几乎到了“入迷”的地步,只要有人采用任何一种新的前臂练习方法,他一定要想办法得到它。他甚至让他的一位在旧金山的老朋友乔治·李给他完成几种握力练习器。乔治说“他经常把设计草图给我,然后让我按照要求和规格去完成,当然了,我也不傻,”乔治笑笑后又说:“我知道布鲁斯设计的这些器械对练习肌肉是很有效的,所以我往往给他寄一个的同时也留一个在家里自己练。”

鲍勃·华尔是李小龙的另一位朋友,他还在李小龙主演的3部影片中扮演过角色。他说李小龙力大无比的前臂在他的功夫中占有很突出的位置。他说:“布鲁斯的前臂和身体的比例是我所见的人中最大的,他不但前臂异常发达,而且还拥有一双铁拳和十只钢指,真是太可怕了。”奥林匹亚健美先生多里安·耶茨这样评价李小龙:“他浑身每块肌肉是如此结实,击出的力量是如此可怕,他是一个难以置信的人。”李小龙的拳头是令人生畏的,他曾将一个由钢丝条编制的头盔一拳击个“坑”,而这个头盔事实上已经受住了铁锤好几次砸击!

在1965年,李小龙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系列电视剧《出道黄蜂》中扮演角色时和电影明星范·威廉姆斯成了好朋友,两人都拥有粗壮的前臂,但取得的方式不同,李是通过练功和有目的的训练获得,而后者则通过多年“骑野牛”竞技表演和越野摩托而练就。这位身高1·83米、体重95公斤的大汉是当时唯一能和李小龙“掰手腕”较量的人,现在想起这些事来他还不好意思地说:“他(李)真是不可思议,我们之间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我超过他有40磅,但是他的前臂是我所见同等体重人中最粗壮的。”

李小龙在“掰手腕”比赛中总是获胜的,据赫伯·杰克逊回忆说,李曾开玩笑说,准备当“此项目的世界冠军”。李的另一位朋友泰克·基姆诺说,你如果抓住李的前臂,感觉就像抓住了一根棒球棒。李小龙每天坚持练习前臂,他认为前臂的肌肉密度很大,所以必须每天给予它们一定量的刺激,这样才能强壮。

威廉姆斯回忆说:“布鲁斯那时总是开车带上琳达和布兰顿到我家来度周末,即使来我家他也不忘练习,总是随身带着练习用的小玩意,他从不沾烟酒,是个真正洁身自好很不错的人。当我在他死前约一个月看到他时,他看上去真是棒极了,他的身体就像岩石一样坚硬。”他说,“布鲁斯很尊重我,只要我们在一起气氛就会马上活跃起来”,他还经常开玩笑,有一次他将一张粘贴物粘在我车子后窗上,上面写着‘《出道黄蜂》保护此车。’而当电视连续剧《出道黄蜂》播出后,李小龙名声大震,他训练更加刻苦,并修改了计划的部分内容,增加了器械重量,减少了次数,并在每项练习中相应增加2组练习。

“龙”的腹肌

在李小龙身体各部分肌肉中,腹肌最结实,线条最清晰。《黑带》杂志记者米托·尤拉回忆说,李小龙特别注意腹肌力量训练,他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腹肌,那么干一切事情都“没门”。琳达说,李练习腹肌简直到了“入魔”的程度——仰卧起坐、罗马练习椅、悬垂举腿、倒挂起身……查克·诺里斯说有一次到李家时,看见他把儿子布兰顿(李国豪)放在腿上练习举腿,同时双手持哑铃扩胸。赫伯·杰克逊说,李还告诉过他正确的倒挂起身方法不仅要向上“卷缩”,而且在到达上边的身体扭转,使深层腹肌和腹斜肌得到深度刺激。另外,李小龙还自己创造了一种难度很大的腹肌练习法,他称其、为“升旗”。当他躺在长凳上时,双手握住头上的固定物,肩部支撑凳面,腰腹和下肢笔直悬空,甚至这样,他还能做举腿练习。

影片《龙》的演员博林·杨回忆说,在影片拍摄期间,他曾目睹了布鲁斯的这一“升旗”绝活,真是惊呆了。他说李居然能把身体和下肢笔直悬在半空而且还能举腿,真是不可思议!他说一个世纪内不会再出现第二个这样的能人了。

有氧训练计划

李小龙的天资是显而易见的,他的体格可使任何健美运动员为之羡慕,他所有计划都是以改进肌肉线条为目的。李小龙认为,通过长期训练身体最大肌肉群结合有氧练习的方法,可达到最大限度消耗脂肪的目的。

李小龙是有氧练习的积极倡导者,在健美界还未认识到有氧练习益处之前,他就熟知并积极采用,有时还在力量练习后进行有氧练习,他当时运用较多的计划是15—45分钟内跑3—10公里。

鲍勃·沃尔回忆说:“布鲁斯的8公里跑得还不错,有时他会给自己出难题,他有时会后退跑,有时他会在大风天里跑,有时跑一公里,走一段,再跑一公里。鲍勃说,“每次我和他跑都是一种受罪,布鲁斯是名全能型运动员,和他一起练习不容易,他在任何练习中都好强。”

另一名曾和李小龙一起进行过有氧训练的是卡里姆·阿当贾巴尔,这位美国NBA前超级明星回忆说:“当我们在1970年夏天一起训练时我们经常在贝爱市的罗丝克迈尔大街上跑步,有时我也跑山路,然后进行健美练习,有时他也采用骑45分钟固定自行车,直到浑身大汗为止。”

赫伯·杰克逊回忆说布鲁斯在骑固定自行车时会系上一根韦德腰带(类似于一种桑拿带),他说:“那是一种用氯丁橡胶制作的黑色腰带,他在练习前把它系在腰上,练习后不久开始加压,只看到汗水像溪流一般流淌下来,李感觉到这种腰带对减腰腹部脂肪很有效,不管他这种方法是否真的有效,他身上的确一点脂肪也没有。另一项布鲁斯喜欢的练习是跳绳。”丹·伊诺桑托也说:“布鲁斯非常喜欢阅读健美杂志,除收集健美练习计划外,还不断地寻找适合他的运动营养补给品,如果发现一种新的品种,他就会马上买来,尝试是否有效,如果不适合他的话,他就立刻选用另外品种,他永远都在进行实验。”

一名本能训练者

李小龙所有的训练方法都是通过自己实践得出的。他曾经说过“反思自己的经历,吸取精华,弃掉糟粕,这就是我独特的训练方法。”他在60年代末形成自己的训练体系,为日后的深厚功底打下了基础。所以在70年代初期他已成为一名“本能训练者”。正如乔·韦德说的“一个人在一个训练阶段或训练日,本能地感觉到自己该练什么,自己的身体需要什么,身心达到一种入境的程度,这就是走向完美的开始。”

李小龙在70年代初的训练完全是一种“本能”的训练。鲍勃·沃尔在李小龙死后数次去过李在香港的家,他说:“李的每个房间都有几种健身器械,他一有空就练几下,他的车库,对了,他从来就没在车库里停过车,因为里面全都是健身器材,到处都是杠铃和哑铃,他时刻都在练习。”沃尔说那个时候李采用的是“两练两休”方法,但有时计划也有所改变。一般情况下每项练习3—6组,每组15次左右,这个时期他的环索练习较多,每次练习中包括各种角度的环索练习,他一直在尝试着不同的方法。”

曾拜李小龙学过武艺的泰德华回忆说,李经常进行不同角度的腹肌和上肢力量练习。他的卧推练习很象韦德“轻重训练原则”的应用——用72公斤重量进行3组,每组10次卧推,再用45公斤重量进行20—30次卧推,然后调高或调低卧推凳进行不同角度的练习。泰德华还补充说李还有一种独特的“短距用力法”,如在卧推时手臂只弯曲8厘米,然后再爆发用力推直,有时还练习一些等长收缩练习。

遗憾的是,虽然李小龙的本能训练计划和经验确具有实际价值,但是现存的记录少得可怜,所得到的大多数资料和记录都只限于他死前几年,琳达·李说布鲁斯的体格在1971年下半年已达到最佳状态,他说李从1972年以后因片约太多和其它事情,训练时间相对少了。她想了一下又说,那期间是一部片子紧接一部片子,回到香港后更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健身锻炼。

柔韧——神功必备的素质

李小龙另外一项健身计划的基本要素是柔韧性练习,李紧信训练前的热身和柔韧练习是全部计划最重要的一环,他的柔韧练习在每次练习中都坚持进行,这项练习从他年少练功时就开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然而,后来一次意外使他永远记住了那次教训,那是在1970年。有一次他想“偷懒”在未作任何准备和伸展活动的情况下练习杠铃,导致第4腰椎受伤神经受压,这次教训对李小龙来讲是深刻的,他在医院里足足躺了3个月,更糟的是医生告他今后不能再做踢打的动作和练习,虽然李小龙后来经过实践否定了医生的“判决”,但是他永远不会再忽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了。

尽管人们在评价体质时总是习惯以肌肉的发达度为标准,但是没人能够否认李小龙那精干发达的身躯和出神入化的武功,他不愧为一代“武功传奇”,尽管他英年早逝,但是他神化般的故事永存人间。

罗马哲学家西尼卡说过:“生命,如果你知道如何去度过她有价值的时光,那将是永恒的。”李小龙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和敬业精神,他充满艰辛拚搏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却是充实的,他留给后人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