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你写的微博到底归不归你?霸王条款与平台竞争之痛

来源:网络推荐 浏览:206次 时间:2017-09-18

微博一直都有用户在讨论内容版权归属的问题,不缺乏土壤,也不缺乏火药味。这次不过是微博的主动回应,点燃了这把火而已。

  “亲,我好喜欢你的文章,能贴到朋友圈吗?”

  “我不能做主,我们得向微博写个申请,需要微博的同意你才能贴,要不然咱们得违规。”

  微博一贯是段子集散地,但在上周,最多的段子可能集中指向了微博本身。

  原因在于,在上周不断有微博用户提示,让大家注意《微博用户服务使用协议》更新前的1.3和1.5两个条款。

  1.5项条款大意为:你的原创内容如果被其他平台未经微博授权转载了,你可以无偿授权微博去维权,但维权的收益全部“归微博平台独立所有”,而用户却要为微博的索赔“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和相关协助”。

  上周六凌晨,微博发布了一则关于微博内容版权归属的说明,单方面宣布:“未经微博平台事先书面许可,用户不得自行授权任何第三方使用微博内容”。


《微博用户服务使用协议》中的1.3项条款

 

  微博给用户设置了规则,却没有说它自己有没有单方面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进行商业化的权利,如果进行商业化,利润如何分配给用户微博也没提。

  洋洋洒洒一长篇非常绕口的说明,简而言之四句话:

  1、你发了微博,内容版权就是我独家的了,但我不会给你钱;

  2、不论是谁想把你发布在微博上的内容转发到其他平台,都要经过微博书面许可,包括你自己;

  3、如果第三方平台没有取得用户和微博的共同同意,就使用微博内容的,那就是不正当竞争;

  4、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微博让用户二选一:要么将原创内容的版权归属于我,要么别使用微博产品。


更改前

 


更改后

 

  许多微博用户觉得这条用户协议有侵犯用户利益之嫌,他们炸开了锅。有用户用一句话总结微博的态度——“我是你爸爸”。

  一些知名大V对微博这次赤裸裸的“霸王条款”进行了猛怼。

  @李艾佳:微博,无耻不是你掠夺版权的通行证。

  @马伯庸:我在微博上首发了篇文,杂志想刊登,可如果新浪不同意,我本人点头都没用?

  @东东枪:你家的车,在我修的路上跑了一趟,以后再去哪就得先跟我申请才行了。

  @吾皇的白茶:微博就算和其它平台竞争,也应该善待创作者,而不是这样......

  @五岳散人:给商业对手挖坑的时候,就别捎带普通用户了。

  迫于压力,更新后的条款规定,你还可以无偿授权微博去维权,不过维权的收益全部“归微博平台独立所有”,和用户为微博的索赔“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和相关协助”被去掉了。

  在这件事里面微博有错吗?如果有错,是什么东西让微博犯了这个错?其他平台会犯这样的错吗?这个错的背后是什么呢?你就不好奇吗?

  转载微信、今日头条的内容,

  也需要书面许可

  周六下午,微博又发布声明,允许用户个人将自己的微博原创内容发布到其他平台,但不允许未经微博许可,第三方平台利用技术手段进行非法抓取。

  微博总裁王高飞(@来去之间)也回应称:你可以自己发给第三方,但是不能单方授权第三方直接来微博抓,来微博抓还需做微博授权。


微博总裁王高飞(@来去之间)的回应

 

  2013年,微信为了享用内容的独家版权,曾经也这么干过,当时的《腾讯服务协议》11.1条和《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9.1条曾规定:“腾讯在本服务中提供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网页、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图表等)的知识产权均归腾讯所有,但(腾讯)用户在使用本服务前对自己发布的内容已合法取得知识产权的除外。”

  当时就有网友评论:“你有权在微信公众账号中保持沉默,但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腾讯的知识产权。”

  腾讯法务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份协议的原意是,由腾讯公司在微信平台提供的内容,知识产权归腾讯公司所有;用户发布的内容,知识产权归用户本人或原创者所有。但因为措辞问题,导致了公众和媒体的误读。

  之后,腾讯将这条有争议的协议条款改为“用户在使用本服务中所产生的内容的知识产权归用户或相关权利人所有”。

  今日头条也在头条号的注册协议中指明,知识产权归作者或原始著作权所有人。

  不过,用户想要转载微信公众号或今日头条的文章到其他平台,也需要向腾讯或今日头条提交申请,并取得平台的书面许可,否则,出现任何差池都和平台无关,严重的,平台还要惩罚你。


《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

 


《今日头条用户协议》

 

  今日头条规定,如果用户违反条例,今日头条方面“有权独立判断将视情况采取预先警示、拒绝发布、删除跟帖、短期禁止发言、限制帐号部分或者全部功能直至永久关闭帐号等措施,并有权公告处理结果,且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恢复使用”。

  “引起或导致第三方主张的任何索赔、要求或损失,用户应当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并应赔偿第三方因此遭受的全部损失,如因此给字节跳动公司造成损失的,用户应承担赔偿责任。”

  包括微博、微信和今日头条在内的相关协议规定“用户转载内容要取得平台书面许可”合法吗?

  据虎嗅报道,有法律人士认为,微博的服务使用协议属于格式合同,并不表示所有条款都具有法律效力。同理可推,微信和今日头条也一样。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律师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依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用户对其在微博发布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版权)。

  “既然用户享有版权,那微博就没有权利限制用户在其他地方发布。”赵占领认为,微博通过用户协议的约定方式,单方面排除对方(也就是用户)的权利,增加对方义务,属于无效条款。

  微博对版权是否归用户所有也做了回应:版权或者说著作权理所应当是属于内容创作者所有的,权利本身都归属于作者。微博作为发布平台只享有一定范围的使用权。

  第三方抓取微博内容已经在微博内部困惑了很久了。刺猬公社在调查中发现,微博多次提到的第三方抓取内容是行业现象,并不只存在于微博上,微信公众平台和今日头条也存在。针对第三方抓取微博内容造成的不正当竞争怎么解释呢?

  赵占领认为,对于微博而言,它投入了人力、财力来吸引用户发布信息,这是其核心竞争力,如果竞争对手未经允许进行抓取,实际上就破坏了微博的核心竞争力,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

  微博二次崛起后实力大增,

  却低估了用户的反抗能力

  8月,微博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出炉。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微博月活跃用户规模达3.61亿,单季度增长2100万。

  其中,移动端的表现也稳中有升,月活跃用户中来自移动端的比例达92%。相比去年同期,微博月活跃用户数大增7900万,总规模已达3.61亿。

  继上一季度用户规模首次超越Twitter后,微博成为仅次于Facebook和腾讯的第三大独立社交公司,实现二度崛起。

  对于这款发展到第八年的应用而言,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它历经沉浮,在不被看好的质疑声和遭遇瓶颈的情况下,走出了自己的康庄大道。

  微博经常被视为国内第一款成功的手机端移动社交应用。在微博出来之前,所有的移动社交互联网产品都是基于PC端产生的。大家熟悉的腾讯QQ,其产品设计、思维方式、主消费形态也都是围绕PC端来做的。

  最初的五年里,微博的表现并无二异,邀请明星、自媒体人、机构媒体等头部用户入驻,在实现规模化后逐渐占领市场。

  它逐渐淘汰了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等其他竞品,实现了一家独大,并在2014年3月27日宣布改名为“微博”,推出新的LOGO标识。

  到了2013年,微博开始步入瓶颈期,这款应用一度处于低迷状态,用户规模、活跃度持续下降。2015年8月31日,微博股价一度跌至盘中8.78美元最低点。

  那一年微信正变得如日中天,开始出现“微信不断蚕食微博”的声音。

  微博开始急了,彼时管理层发生了变动。自曹国伟在2012年下半年升为新浪董事长后,2014年初,王高飞正式接管微博。

  在垂直化层面,微博将内容机构合作开放策略扩展到45个领域,接入了超过500家MCN机构。随着微博内容生态的成熟与完善,月阅读量过百亿的垂直领域已经增加到了23个,微博头部用户阅读量的同比增幅也超过了55%。

  微博副总裁曹增辉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一方面,用户日渐年轻化,16到25岁的用户占了微博用户的70%,成为最核心的人群。用户爱好转向动漫,萌宠,搞笑,2013年前的老用户基本完全被稀释掉了。

  另一方面,用户地域不断下沉。原来微博用户以一二线城市用户为主,而今天三线、四线,甚至五线城市的用户占到月活用户的50%以上。

  实力意味着权力,实力越强,权力也就越大,对用户的态度也就越强硬,对用户的手段也就越多元。

  “我们对微博正重返中国互联网市场的中心舞台而感到非常自豪。”据《财经天下》周刊报道,今年1月,曹国伟在新浪内部年会上感叹,许多人把微博的二次崛起称作是一个奇迹,因为在世界互联网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社交平台在沉寂之后能再度崛起,而新浪微博做到了。

  微博正在努力打造成为Twitter+Instagram+YouTube的集合体,现阶段,能够与之抗衡的社交平台少之又少。


Weibo=Twitter+Instagram+YouTube

 

  但是在这次的“霸王条款”中,微博低估了用户们的反抗能力。微博一直都有用户在讨论内容版权归属的问题,微博不缺乏埋地雷的土壤,也不差埋雷的人,这次微博主动回应,正好点燃了引线而已。

  而其他带有类似条例的平台,如果不主动做出调整,迟早也会遇到此类问题。

  内容平台竞争之痛

  用户是所有商业模式正常运转的最基本要素,也是所有平台生存的根基,微博这次挑拨了根基的神经。

  不少人猜测,此次微博的举动与之前今日头条抓取微博的内容有关。

  8月10日,微博宣布封掉了给今日头条的接口,官方解释是“第三方新闻平台在微博毫不知情、并未授权的情况下直接抓取自媒体账号的内容。”

  微博宣布封掉了给今日头条的接口

  一个月后,9月10日,今日头条向用户推送信息,宣布将于近期关闭使用新浪微博登陆头条账号的服务。

  猜测终归猜测,最根本的原因是UGC模式带来的行业困境愈发明显:自媒体把生产的内容分发到全网络平台,为自己扩大传播面,随之而来的是,在哪儿都能看到他们的内容,内容缺乏独家性和辨识度;独家平台分发的模式被打破,流窜在平台间的用户增多。

  在流量变得越来越贵的时代背景下,争抢独家内容成了大势所趋。

  所以,各家平台都开通了原创保护标识,希望能抢到不一样的内容。同时,对于在自家平台上的内容,他们也不希望被其他平台转走。

  比如,微信和今日头条之间就多次产生过争斗。2015年11月,两方以互相屏蔽为手段,当用户把今日头条上的文章分享到微信上,会出现“您未安装微信”的提醒;

  在微信上打开来自今日头条的链接,被转跳到“本机未安装今日头条客户端,无法打开该应用”的页面。

  2017年2月某一段时间,当使用“今日头条”APP 将内容转发至“微信朋友圈”之后,相应的内容链接只会显示在用户自己的朋友圈信息流里,好友无法看到头条内容。

  微博CEO王高飞所说的,用户可以将微博内容自己发给第三方,但是不能单方授权第三方直接来微博抓,来微博抓还需微博平台授权。

  其实这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内容平台来抓,目前针对的是今日头条,但从长远来看,敌人肯定不止今日头条一家。

  微博当然想把用户和内容圈起来,锁在自己的平台上,为我所用,保证自己的独家性。

  这也是所有各家的想法,腾讯、今日头条以及其他平台都这么干,但他们这么干的时候,最没有思考的,是用户的权利,难怪网友们要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