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微信支付宝都想争夺的12306,背后更大的故事是什么?

来源:网络推荐 浏览:145次 时间:2017-11-26

本文作者科技唆麻,不飞不快,独特视角解读互联网世界,微信公众号:techsuoma;

在跳票大半个月后,微信在11月22日正式宣布接入12306。上周,微信与广州地铁的合作也正式开启。另一边,支付宝在11月初宣布接入香港出租车、上海地铁。

2017年以来,从共享单车到公交再到境外出租车等,交通领域已经成为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国民级App新的对战焦点。低调的马化腾在合肥、广州上线公交乘车码时甚至亲自站台,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小额高频刚需,没有比交通更适合二马的战场了

对于第三方支付而言,交通场景的想象空间巨大,交通出行付费刚需、小额、高频的特性十分有助于抢夺移动支付市场,积累大数据。数据现实,我们公共交通每年客运量为1500亿,其中大头在城市公共交通。有媒体换算后认为,公交领域每天有4亿笔交易。

铁路自然也是大头,2016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为28.14亿人次,超过6成的人在网络上购票。地铁方面,单上海地铁,2016年的全网客流就高达33.97亿人次。因此过去几年,马云、马化腾都在交通出行领域重兵布阵,着力为移动支付构建一个包含自行车—公交地铁——出租车——汽车——火车——飞机在内的全交通场景。

虽然目标近似,但“二马”在进入交通场景的步伐和策略上有差异。根据公开信息,笔者初步整理了支付宝和微信在交通领域的关键动作。

支付宝在交通领域的布局:

2013年5月,支付宝接入快的打车

2013年11月,支付宝接入12306网站

2016年2月,支付宝与Uber达成全球出行合作

2016年3月,支付宝内可购买广州地铁票

2016年4月,台湾大车队1.6万辆出租车接入支付宝

2016年8月,杭州试运行刷支付宝坐公交

2016年9月,杭州高速部分收费站接入支付宝

2016年12月,全国火车站窗口、自助机陆续接入支付宝

2017年4月,蚂蚁金服战略投资ofo

2017年5月,支付宝上线“共享单车”,支持多家共享单车扫码骑车

2017年5月,杭州、武汉的公交车几乎全部支持刷支付宝乘车

2017年6月,支付宝上线停车场无感支付

2017年9月,支付宝接入“易通行”App,北京部分地铁可以扫码进站

2017年10月,纽约80%出租车接入支付宝

2017年10月,支付宝接入上海磁悬浮列车,用户可通过“大都会”App扫码进站

2017年10月,支付宝接入香港出租车

微信在交通领域的布局:

2014年1月,微信支付接入滴滴打车

2016年3月,用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购买广州地铁票

2016年9月,台湾近万辆出租车接入微信支付

2016年10月,腾讯投资摩拜

2016年10月,广州部分高速收费站接入微信支付

2017年7月,广州部分公交接入微信

2017年9月,微信宣布“扫一扫”功能可直接解锁多种共享单车

2017年11月,微信宣布在广州地铁上线乘车码

2017年11月,微信宣布在广州推出“无感支付”停车场

2017年11月,微信支付接入12306网站

对比来看,支付宝在几乎所有的交通场景接入上都比微信要快一步,场景的丰富性上也略领先腾讯。在线下领域,支付宝继承了阿里系强大的地推能力,一寸一寸地往前拱。因为涉及到原有利益的调整和用户习惯的改变,无论进入哪一个交通领域,突破难度都不小。如当年为了让出租车司机接受移动支付,支付宝线下设点为司机办理银行卡、打印二维码,每办一个给司机奖励;再如接入12306的同时,阿里向12306进行了技术输出。

腾讯则采取了一种看似“鸡贼”,实际上非常实用的跟随策略。支付宝死磕下合作确定方案后,微信凭借海量的用户基数,只需要跟进复制一份同样的合同,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拿下,毕竟谁也不敢拒绝拥有9亿用户的微信。这也是腾讯多年来在各领域都用得非常熟练的一种策略,悄悄跟随,伺机发起攻击。好坏不论,实用性上佳。

因为竞争激烈,即使是大公司,也已经不顾忌“吃相”。笔者在业内听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次的蚂蚁金服官方主办的开放日线下活动上,支付宝邀请了停车场无感支付的合作伙伴来演讲,演讲结束后双方正在交流,腾讯的工作人员冲上来和这位合作伙伴交换名片表达合作意愿,完全不顾另一边挂着蚂蚁工牌的工作人员。

五大战场胜负几何

根据上述信息,笔者将双方在交通领域的动作,划分为五大战场:出租车、公交地铁、铁路、共享单车、交通配套设施。

战场1:出租车

第三方支付和交通的渊源,得从2013年说起。这一年,除了接入12306网站,支付宝还接入了处于爆发前期的快的打车;次年1月,微信支付接入滴滴打车。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这场被称为“代理人战争”的打车大战,不仅打出了滴滴这个独角兽,也培养了用户移动支付的习惯。微信和支付宝也借此基本上覆盖了出租车行业,再后来的神州租车、首汽租车等后来者基本默认接入了双方的支付服务。

战果:随着滴滴、快的在2015年的合并,出租车战场基本告一段落,投资滴滴的腾讯收益高于阿里。

战场2:公交地铁

出租车领域只需要搞定滴滴,但建设成本高、互联网不易冲击的公共交通领域,则需要第三方支付机构一块一块地啃。场景越复杂,对于技术的要求越高,涉及的利益方也越多。以公交为例,由于公交车的场景特性,扫码支付需要满足支付速度快、无网络环境下正常使用。

2016年8月,支付宝最早在杭州试运营了乘车码,这个解决方案可以在机具、手机处于双离线状态下完成扣款,大大提升了付款速度和成功率。后续,微信支付推出的乘车码,也沿用了该解决方案的思路。目前为至,支付宝累计在杭州、武汉等23个城市上线刷支付宝坐公交的服务。微信则在今年下半年发力,在广州、佛山等10个城市上线了基于小程序的乘车码。

除了公交车,地铁也是小额高频的刚需。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切入地铁主要有三种方式:线上购票,到站取票;自助购票机接入第三方支付;第三种则是直接刷码进站。根据公开信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通过前两种模式,覆盖了全国10几个城市的地铁线路。最近,支付宝正在北京和上海开拓第三种模式,包括这两天上线的“大都会”App刷码进站。

战果:支付宝在场景拓展、产品创新上优于微信。作为两家争夺的主战场,微信正在迅速跟进。

战场3:12306

和传统交通行业的融合,第一个吃螃蟹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支付宝接入12306时,对方还是一个系统不稳定的网站,为此阿里还派出专门的技术团队协助12306,并一路陪着12306推出App、线下窗口接入移动支付等标志性事件。

后来者微信再接入12306时,因为技术原因跳票大半个月,但其实需要面对的问题已不复当年,可以安心享用“第二杯半价”。

战场4:共享单车

不得不提的还有处于风口的共享单车。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主力,阿里系和腾讯系在共享单车上的对决颇有当年打车大战的影子。不过,随着移动支付越来越成为商业的基础设施,无论是腾讯系的摩拜,还是阿里系的ofo在移动支付上都不会单独站队哪一家。企鹅智库报告显示,通过支付宝和微信扫一扫解锁共享单车的比例差不多。同时,两大巨头则各有所图,微信通过摩拜推小程序,支付宝则拓宽了芝麻信用的应用场景。

战果:共享单车上双方打了平手。

战场5:交通配套设施

此外,除了交通工具,高速、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同样正在面临移动支付的改造。去年9月、10月,支付宝和微信分别在自己的总部所在城市,尝试高速收费站扫码付款。今年6月开始,支付宝则开始在全国10几个城市推无感支付停车场,车主完成绑定后进出停车场无需取卡也不用掏手机就能完成付款。目前,暂未看到微信的新动作。

持久战:微信的“连接”能否赢下支付宝“深耕”

对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交通场景相比一般的商业场景要复杂得多,对支付稳定性和成功率的要求非常严苛。不同的交通工具,背后有着迥然不同的行业特点和使用场景,同属于轨道交通,火车和地铁的场景就大不相同;同时,交通行业区域特性明显,且涉及公交公司、发卡方等各方利益,第三方支付机构很难输出统一的解决方案一劳永逸。如果做简单了,很容易影响用户体验。

在笔者看来,两家对外部生态的策略,可能会成为未来决战的胜负手。

1、通过互联网开辟新的场景,微信的“连接”策略优势明显,可以快速覆盖。微信习惯通过产品化的方式一次性解决问题,基于海量及活跃的用户吸引机构加入,在出租车、共享单车等互联网开辟出来的战场上腾讯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2、支付宝更懂行业,或者说更愿意干“苦活累活”。在互联网能力需要深入到行业场景,跟行业深度融合的情况下,往往能有首创式的创新。支付宝在支付领域积累更深,具备信用、实名认证等多维能力,更擅长与行业深度融合打造解决方案。阿里从B2B产品时具备的商业产品基因,赋予整个阿里系更愿意扎入某个行业与客户共同解决方案,12306、公交车都属于需要挽起袖子下地干活的案例。但大家都知道腾讯的跟进能力是非常强的,这是支付宝要特别注意的点。

3、交通场景的复杂性会放大腾讯在B端商业产品上的短板。擅长面向用户打造产品的腾讯,在商业产品上会出现飘在空中、不接地气的情况,导致用户体验糟糕的情形。之前,乐清下线微信扫码乘车服务,就是因为常规的扫码付款无法满足公交的应用场景。这也是腾讯在产品上不能轻敌的地方。

就跟足球界的梅西和C罗绝代双骄式的竞争一样,微信和支付宝这两大超级APP,各自代表腾讯和阿里两大体系,两者之间的竞争也是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创新的巅峰对决。要是点赞的人多,下次我再选择别的行业好好分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