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诸葛亮调兵遣将欲阻曹魏名将张郃,为什么魏延不敢应声挑战?

来源:网络推荐 浏览:535次 时间:2018-04-08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318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熟读《三国演义》,我们不难得知,其中的魏延是一个非常冲动的人,而且是一个好战份子。当初刘备至襄阳城下,还没开始攻城,他便挺身而出,砍死守城将士,大开城门,结果刘备没有入城,他只得另寻栖身之地;关羽战长沙之时,老将黄忠要被处斩,他再一次挺身而出,救出黄忠,前来投奔刘备,结果差点遭诸葛亮斩杀;第一次北伐之时,他献子午谷奇谋,想一举拿下长安,平定咸阳以西,遭到诸葛亮拒绝。而且每次出征之时,他都积极请战。可是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时候,一直暗示他请战,他却低头不语,这是为什么呢?

《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中,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依旧是与司马懿交锋。当他取得一场大胜之后,司马懿选择了避战,“一连半月不曾交兵”。众所周知,蜀道难行,运粮不便,诸葛亮根本耗不起,于是他假装退兵,引魏军追击。虽然司马懿没有中计,但是魏将张郃中计了,而且亲率副将数十员、精兵三万前来追赶。这个时候,诸葛亮安排人前去伏击张郃,特意提到“非智勇之将,不可当此任”,并看向魏延,希望魏延主动请战,可是一向积极的魏延,并没有如诸葛亮期待的那般,出列道“某愿当之”,而是低头不语。他为什么有这种表现呢?是因为自认为不如张郃,甘愿认怂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魏延是一个非常骄傲的人,绝对不会轻易认怂,而且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他曾与张郃相遇,虽然并未交手,却以张郃主动退走为终结。虽然他追击的时候,误中埋伏,得王平相救才突围而出,打败他的却不只张郃一人。所以无论如何,魏延都不该怕了张郃才对。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反应呢?对此,小编有以下两种猜想。

一、诸葛亮安排的伏兵,其实仅是为了诱敌

魏延虽然以骁勇著称,却并非只有匹夫之勇,相反他非常有谋略。因此他一眼看破了诸葛亮的安排——诸葛亮虽然说安排下伏兵,想要伏击张郃,实际目的却是为了将司马懿引出大营,对司马懿造成打击,也就是说这支伏兵根本不存在胜利的可能性。魏延是一个非常骄傲的人,诸葛亮却一次又一次的安排他诈败,例如平定南蛮时,为了将藤甲兵引入山洞,让他连续诈败十五次,这对魏延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这一次虽然不是诈败,却是一场必败的任务,他自然不愿接受。

二、魏延在闹情绪

诸葛亮除了多次让魏延诈败之外,还经常对魏延进行打压,例如守街亭之时,明明魏延作战经验更丰富,统兵能力更强,而且非常骁勇,诸葛亮却将此重任交给了马谡,反而安排魏延屯兵在街亭之后,作为马谡的援兵;魏延献子午谷奇谋时,诸葛亮直言“此非万全之计”,并自信的说,依法进兵照样能取得胜利。一次又一次的打压之下,魏延早已心生不满,虽然不至于生了反心,却也没有之前的积极性了。如果此时诸葛亮直接点名,他不会拒绝,但是想让他主动站出来却很困难。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张郃率兵追击的时候,诸葛亮希望魏延请战,魏延却低头不语,这并不是因为他怕了张郃,而是知道此战不可能取得胜利,仅仅是诱敌之计,不想折损自己的骄傲,另外这也是,他不满诸葛亮一向打压他的表现。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演义》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