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杂志今晨发表中国科学家团队研究成果:
解析非洲猪瘟病毒颗粒精细三维结构,助力疫苗研发
过去一年以来,非洲猪瘟已经被人所熟知,尽管它不会直接传染人,但会导致家猪出现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甚至带来猪肉市场的波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破解非洲猪瘟病毒“真相”,研发疫苗和防疫手段迫在眉睫。北京时间今天凌晨2点,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王祥喜团队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步志高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首次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全颗粒的三维结构,新鉴定出非洲猪瘟病毒多种结构蛋白,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多种潜在的保护性抗原和关键抗原表位信息,提出了非洲猪瘟病毒可能的组装机制,为开发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猪瘟疫苗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类古老的病毒,早在1921年在非洲肯尼亚首次发现,至今有约100年的历史。近百年来,非洲猪瘟病毒从非洲传播至欧洲、南美洲、亚洲等多个国家。近一年来,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呈现愈演愈烈趋势,据国际动物健康组织通报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曾爆发或者正在爆发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有26个,包含13个欧洲国家、10个亚洲国家和3个非洲国家,其中亚洲几个国家的疫情尤为严重。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王祥喜团队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步志高团队联合上海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微生物所、武汉病毒所、南开大学等单位,从2018年12月开始对非洲猪瘟病毒颗粒和相关抗原分子展开从基础科研到临床检测以及高效疫苗等多方面的联合攻关研究。北京时间10月18日凌晨2点,饶子和/王祥喜团队和步志高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题为《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及装配机制》的学术论文。
据该研究成功分离出国内正在爆发的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株,采用单颗粒三维重构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全颗粒的三维结构,阐明了非洲猪瘟病毒独有的5层结构特征,包括外膜、衣壳、双层内膜、核心壳层和基因组等。病毒颗粒包含3万余个蛋白亚基,组装成直径约为260纳米的球形颗粒,是目前解析近原子分辨率结构的最大病毒颗粒。
同时,研究新鉴定出非洲猪瘟病毒多种结构蛋白,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多种潜在的保护性抗原和关键抗原表位信息,阐述了结构蛋白复杂的排列方式和相互作用模式,提出了非洲猪瘟病毒可能的组装机制,为揭示非洲猪瘟病毒入侵宿主细胞以及逃避和对抗宿主抗病毒免疫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为开发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猪瘟疫苗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近百年来,非洲猪瘟病毒首次进入我国,在我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首战告捷,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精细结构,这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也是饶子和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继2003年SARS后,又一次在关键时刻为国家疾病防控贡献知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