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孙正义6分钟只投马云3500万 却把3.84亿美元投给了他!

来源:网络搜索 浏览:907次 时间:2014-09-26

陈一舟(左)和孙正义(右)

网讯:

阿里巴巴IPO,有人说软银总裁孙正义是最大赢家:软银获利500亿美元,孙正义成日本首富。这位马云回忆中“说了6分钟,就给了我3500万美元”的大赢家,还曾经青睐过另一位中国IT人——千橡互动集团董事长陈一舟。

陈一舟被合伙人杨宁称赞是IT圈里,除了马云,最能“忽悠”投资人的创业者。2008年,成功“忽悠”软银投资千橡集团3.84亿美元。这是当时孙正义在中国的最大单笔投资。千橡旗下的人人网更曾被孙正义称为“下一个阿里巴巴”。

而今,阿里巴巴成功上市,孙正义投资过的其他公司也因此再受关注。

23日,南方周末记者谢鹏的一篇《IT圈“独狼”陈一舟》,全面的解读了这位创业者。

以下为谢鹏文章:

在中国IT圈,45岁的人人公司董事长陈一舟被称为“怪杰”。他和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以及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是湖北老乡。跟他同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互联网产品代表作。比如比他大五岁的马云有淘宝、天猫和支付宝;比他大一岁的李彦宏有百度;跟他同岁的雷军有金山软件和小米手机、电视和盒子;比他小一岁的周鸿祎有360杀毒和安全卫士;小两岁的马化腾有QQ和微信。

唯有陈一舟,虽然是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创业者,属于元老级的人物,但自从第一款产品ChinaRen校友录失败后,就再也没有推出过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在过去十多年里,陈一舟大量收购了一些互联网公司,对这些公司的产品进行了一些改造,却难称成功:比如他把校内网改造成人人网,却连续遭遇到了开心网、微博和微信三波社交网络热潮的冲击,至今人人网只能算是一个二线梯队的互联网产品。

陈一舟在2008年获得日本软银老板孙正义数亿美元投资,并在2011年把人人网成功推销给美国资本市场,成为第一家上市的社交网络公司。此后人人便不断传出裁员、高管出走等坏消息,而陈一舟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财技”勉力支撑。

没什么兴趣爱好,更不喜欢社交网络

陈一舟属鸡,1969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有人把他称为IT圈的“独狼”。在这个讲究圈子文化的行业,做社交网络公司的陈一舟却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也不喜欢社交。

他说,自己没什么兴趣爱好,平时除了琢磨公司和行业规律的事情,主要就是旅行,途中看看书,很少花时间去社交。比较熟悉的圈内朋友有张朝阳、雷军、周鸿祎和李学凌。

1987年,陈一舟考入武大物理系。一年后他转入计算机系,跟雷军做了同班同学。两个月后,重新转回物理系,成为武大历史上第一例一学期转系两次的学生。

“父亲说计算机比物理好找工作,托朋友关系转进去了。呆了两个月后我自己要求转回来,我对物理更有兴趣。”陈一舟说,在大学时候他跟雷军并不熟,但听说过雷军。

又过了一年,陈一舟全家移民美国。

陈一舟在美国多年,在他身上也能看到很多美国人的幽默。有一次,有人在新浪微博注册了一个叫做“一舟她妈”的账号,@陈一舟说自己不是存心想占他便宜。结果陈一舟转发这条微博并评论说:OK,我转告一下我爸。

创办ChinaRen却遭遇美国股灾

1997年,陈一舟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MBA。在斯坦福的一次学校活动上,陈一舟认识了杨宁。“当时我们都没有工作经验,陈一舟在进斯坦福之前,已经是阿尔泰克中国区的销售负责人,经常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飞来飞去。我的第一反应是,哇塞,这哥们混过社会。”杨宁回忆说。

陈一舟很快又认识了杨宁的同级好友周云帆。三人最终选择一起创业。杨宁回忆说,他们先一起回国考察了一圈,发现国内互联网行业方兴未艾。回到美国后三人同吃同住,讨论创业方向。有一天陈一舟拿来一本书,给杨宁和周云帆讲了一个叫做“织网”的理论,建议做社区,这边是ChinaRen的起始了。

三人拿着商业计划书,开车沿着硅谷风险投资机构集中的街道——沙山路(Sand Hill Road),一家家拜访,但没有人愿意投资。最后三人从各自斯坦福大学同学那“众筹”到了约20万美元。

1999年3月,他们回到中国注册公司,三人股份均等,商业模式选定为广告,杨宁管技术,周云帆管人和执行,陈一舟管大局。公司很快获得了高盛的投资。

八个月后,ChinaRen上线。2000年初,公司再次获得一笔融资,总融资额达千万美元级别。有了融资之后,ChinaRen开始烧钱砸广告。杨宁说,当时烧钱烧到他们三个创始人都觉得有点害怕,但投资人说没关系,烧完了还会有投资,不烧就没法上市。

但很快2000年的美国股灾来临,其中雅虎股票从300多美元跌到20多美元,整个互联网进入了寒冬。

上述支持烧钱的投资人,态度也很快变了,他明确告诉陈一舟,不会再有新投资了,赶紧把公司卖掉。杨宁回忆说,ChinaRen快死了的时候,公司只有陈一舟笑得出来。

三人达成一致决定卖,跟网易和搜狐等都接触过,网易出价较高,但最终还是卖给了搜狐。

在这次被称为冰川时代的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期活下来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都熬成了今天的行业巨头,他们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新浪、搜狐和网易。

投资只看回报

2002年8月份,陈一舟回国考察后,很快带着数百万人民币回国二次创业。新公司起的名字叫千橡,这是由于其达拉斯住所边上有一个橡树林。

曾经跟随陈一舟一起创业的一位员工回忆说,当时的千橡主要是两块业务,一是互联网产品,二是SP业务。在互联网产品上,千橡推出了一款叫做DUDU加速器等一系列产品,但市场反应不佳。

天使投资人孙勇也曾跟着陈一舟创业多年。他回忆说,陈一舟靠重金挖来一批人,组建了SP团队,很快把SP业务搞上去了,获得了足够的资金,有了这些资金积累,才有了下一步千橡开展一系列收购的资金,这个名单包括猫扑、DoNews和校内网。对猫扑的商业化改造,带来了很多收入,但流失了一批猫扑早期的铁粉。

2011年之后,人人公司几乎没有再推出过在市场上有响动的产品。陈一舟的主要精力也放到了投资上。

陈一舟则对记者表示,这几年人人主业更加聚焦,公司重点是围绕核心用户粘稠度及适合用户群的变现方式做尝试。同时,开始以纯投资不控股的方式,大额投资未来型企业。

“过去猫扑和DoNews的投资都是小额收购,投资过去的成功,补充主业。这几年的投资只看回报,不看和自身主业的协同。”陈一舟说。

不合格的产品经理

陈一舟对行业趋势很敏感,哪个领域最火,他往哪里投。视频网站火了,他投56网。开心网火了,陈一舟买了个域名,做了个山寨版开心网。团购网站火了,他推出糯米网。互联网金融流行,他在美国收购一家专门给大学生做贷款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这次又投资了金融社区雪球财经。

但陈一舟对产品的感觉跟很多人不一样。孙勇说,陈一舟对产品只看大方向,不太注重细节。比如,当时做ChinaRen的时候,锁定的是大学生群体,陈一舟认为只要做好大学生的吃喝玩乐就好,但大家都认为要关注到大学生的情绪等产品细节。

在孙勇看来,陈一舟在资本敏感度和资本运作上的水平,要高于他对产品的认知和操控能力。

“他的思维很跳跃,也很活跃,但对产品的判断不接地气,我觉得这跟他在国外生活太久有关。他的很多想法只是灵感,不太具备可操作性。”孙勇评价说。

实际上,在陈一舟的一系列并购案对象中,除了校内网,基本已“泯然众人矣”。只有校内网至今仍有不少用户活跃度。

“有一个挺大就行了,投资不能贪心,也不能要求每个都成功。我自己没有遗憾,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陈一舟说,外界对他靠投资维持公司经营的质疑,他并不在乎,十年后自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