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北京中小学开展同步“天地学习”

来源:新京报 浏览:94次 时间:2022-10-14
来源标题:“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北京中小学开展同步“天地学习”
在太空可以用一根两米长的吸管喝水?航天员上次在太空种植的植物如今怎么样了?10月12日15时45分,面向广大青少年的“天宫课堂”第三课准时开讲。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多所中小学校也通过线下组织、线上录播等不同形式带领学生们学习这精彩一课,有的学校还针对太空实验课程表做了线下安排,“有备而来”。  
神奇实验让学生带着兴趣回家  
16时整,在“天宫课堂”第三课的直播课上,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太空舱的画面准时接了进来。在不到一小时的现场讲解中,三位航天员在轨展示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掉头的扳手”实验,还介绍了植物生长的研究项目,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天宫课堂开播正值不少学校的放学时间,除了提醒孩子们回到家也要及时收看这堂精彩的课程,北京部分中小学校还组织学生们在校收看了这堂课。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附属定安里小学(简称“定安里小学”)组织了全校学生在校收看这场直播。该校德育主任于平介绍,学校一直重视“天宫课堂”在科学教育方面的延伸,在了解到这一堂课从下午3时许便开始直播后,学校及时组织全体同学一同收看。“在班级内孩子们一起收看,有着浓厚的课堂氛围,高年级的学生会思考神奇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低年级孩子会激起对太空课堂的兴趣,可以说大家今天都是带着兴趣回家的。”于平笑道。   
相对于小学,中学生在校集体观看“天宫课堂”的时间更充裕一些。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科技教育负责人裴毅介绍,该校初一初二学生在校观看了这堂课程,还写了观看的感受。“最令人惊奇的是太空水稻会‘吐水’,吐出来的水连成一片,与地球上的水稻截然不同。”该校初二(1)班学生刘子尧在感想中写道。  
“天宫课堂”引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思考   “当航天员扔扳手的时候,我们班学生都惊呼起来,以为扳手得把问天实验舱砸穿,这要在地球上扳手很快就砸到地面了。”定安里小学四(4)班学生徐子鑫这样形容同学们在收看“天宫课堂”的兴奋劲儿。他说,当大家发现扳手在微重力环境下高速旋转但却位移缓慢时,长舒了一口气,“航天员叔叔还来得及接住飞出去的扳手”。  
这次的“天宫课堂”共涉及7项展示和实验,学生们有各自感兴趣的地方。徐子鑫最喜欢“太空趣味饮水”实验,“地球上一般人不会用两米长的管子喝水,喝着喝着就没气儿了吧?航天员轻松就喝到了。”  
四(5)班的程思睿则对“毛细效应实验”感兴趣,她决定回家第一时间告诉父母,“我想跟家人分享太空中的实验和地球实验结果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太空上,三根不同粗细的玻璃管都能吸上来水。”  
相对于小学生的“看热闹”,即将接触到更多物理学科知识的中学生则有了更深的思考。“太空,一个幽暗无尽的黑色海洋中,蕴藏着无限的秘密,太空中,部分定律与地球不同……有没有‘时空裂缝’在黑洞之中?”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初一(10)班学生李宇轩在课后感想中写道。不仅每一次的“天宫课堂”都会引发他对未知世界的思考,他还希望在今后的课堂上可以看到“碘升华实验”“水沸腾实验”“太空酒精灯燃烧”等实验。  
老师们“有备而来” 提前普及物理知识  
“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经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并激发了青少年们对于太空探索的热情。各校对于线下的组织也积累了一定经验,裴毅介绍,去年该校便对此设计了“天地课堂”,化学老师和“天宫课堂”同步带领孩子们做“地球实验”。
今年针对太空上会出现的多项物理实验,提前安排了物理老师在课程开始前便进行知识普及,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上“太空课”。  
 “7项实验中有4项涉及物理知识,我首先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到太空做实验,太空实验有什么优势。”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科技教师马云梦介绍,初一的孩子刚上中学才一个月时间,物理知识几乎是零,而初二的学生马上要学习“重力”,这堂“太空课”对于物理老师今后的教学来说,可以说是一次生动实践。她也借此机会给孩子们讲解了在地球上有电梯、过山车等失重体验,让学生们理解航天员的失重环境,激发同学们对于航空航天知识的热情。  
相对于中学生来说,定安里小学科学教师陈芸觉得,“天宫课堂”对小学生是一次学科启蒙,有助于他们未来带着兴趣学习物理。“我们小学科学课堂上做的‘水莲花开实验’背后就包含有‘毛细效应’的知识,我们会借这堂课告诉孩子们如何用物理‘点亮’生活。”陈芸介绍,该校还将围绕这堂课做学习单,让孩子们回家带着父母一起尝试做落地实验。“比如可以回家准备一个长吸管喝水,看看是不是像航天员一样简单?”陈芸建议家长们也可以带孩子在家里做一些与重力相关的体验,激发孩子们对科学、对航空知识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