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首批非遗学科硕士录取通知书寄出
12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简称“非遗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寄出。
如果说非遗学科的设立标志着我国非遗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有了一条“快车专线”,那么随着第一批“车票”的发出,这条“快车专线”将为我国非遗科学保护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研究型和管理型两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2021年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天津大学设置全国首个非遗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作为培养我国首批非遗学科硕士生的试验田,现已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非遗教研方式。
对于非遗学科硕士生的培养,院长冯骥才尤其重视田野教育:“田野是非遗学最重要的工作场域和方法。只有具备深厚的田野功力,才能与民间文化共命运。”为增加学生的田野实践机会,并将教学与地方文化现实的需要相融合,该院正在传统村落遗产资源丰富的浙江西塘和木版年画最重要的产地天津杨柳青,分别筹建实践基地。
冯骥才还注重审美教育:“民间文化都是以审美形式表达出来的,只有懂得非遗源自民间生活和情感的原生态的美,才能产生对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该院收藏了大量民间艺术珍品,并在筹建新的博物馆,将为学生提供优越的非遗审美教育条件。
为做好学生的入学和培养工作,天津大学紧锣密鼓做了大量准备。一支教学与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已经组建起来,并成立了非遗学科的教研中心。会聚全国专家学者的学术委员会和教材编写委员会已经建立,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正在加紧编写,一整套专业课程的建设已经展开,培养方案也已基本确定。
据了解,天津大学培养的非遗学科硕士生为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为2.5年,计划在3年内招收30名研究生。已录取的首批7名学生均为择优遴选的推免生。
据介绍,非遗学科是文化遗产研究的分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事象及其历史、风俗、审美方式、价值体系、传承人群以及科学保护、传承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混融交叉,集理论研究、田野调查、保护与管理等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记者刘茜、陈建强)
推荐资讯
- 撞死宠物狗,竟被索赔十万元?车主:不吃不喝也得挣几年
- 喝粥能养胃吗?这样喝粥,才养胃!
- 地板老是发出声音,怎么办?生活中的妙招不得不服~
- 生活中14个最容易要命的细节,害惨很多人!赶紧看丨提醒
- 海带万万不能直接用水泡,很多人做错,难怪又黑又硬不好吃!
- 老年人应如何养胃?细嚼慢咽对肠胃最有利
- 睡前坚持这样做可延年益寿 喝蜂蜜牛奶预防失眠
- 适合冬藏的食材有哪些?红薯有益心脑血管健康
- 老年人适合吃什么水果?猕猴桃有助于调节糖代谢
- 吃素也能有效补充蛋白质 西兰花高纤维零胆固醇
- 茶非人人可饮,喝对了才养生
- 秋天吃这十种宝,胜过冬虫夏草!不吃就亏大了!
- 鼻炎反复老不好?多半肺有问题!1个动作坚持做,呼吸更顺畅
- 晚餐决定寿命?避开这些雷区就能很长寿
- 这些蔬菜别生吃,这几种吃了可能还会中毒
- 生理期这几个谣言千万不要盲目相信 吃甜食能缓解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