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对症下药”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55次 时间:2023-01-02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对症下药”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国民心理健康素质的一大重要举措。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研究”结果显示:首先,我国大中小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对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例如,抑郁、睡眠问题的检出率已高达22.2%。其次,由于大中小学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心理与年龄特征迥异,面临的心理问题和压力也有所差异,因此,不同学段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也存在着显著区别。例如,本研究中六项指标的检出率在不同学段的差异均显著。这意味着与成年人不同,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结构仍处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因而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帮扶其完成所在阶段的心理社会性任务。最后,经济区域和所处年份是影响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依据地域特点灵活开展,同时还可参照社会大事件,针对性地巩固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从而防微杜渐。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对症下药”。对症下药,意味着提供与大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发展需要相匹配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通过引进专业高校师生、心理健康工作者以及心理学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不能为节省开支等原因由没有心理健康服务资质的老师兼任。
第二,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应该各有侧重,不应千篇一律,或弄错重点。例如,针对初高中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缓解其学业压力、考试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小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应着重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第三,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及时代特色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不同的心理症状表现,其严重程度与后果也不尽相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体察不同问题的症状表现,及时进行教育干预。如对于仅表现出睡眠问题的学生,可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等,防止其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对于表现出自杀未遂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则应尽早转接精神专科医院寻求治疗。
同时,要面向社会层面,关注整体国民心态的培育。
从不良外部行为表现入手,探求解决个体内部情绪痛苦乃至痛苦来源的思路与方法。如在治疗思路上,心理健康服务的终极追求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完善自我,从“以疾病为导向”转向“以健康为导向”。在治疗方法上,不仅可以使用系统脱敏法弱化不良行为表现,还可利用认知行为疗法、正念疗法等,帮助个体缓解内在痛苦,正视痛苦来源,从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不断增强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应研究社会心理规律,着力消除焦虑迷茫、失衡偏激、怨天尤人等不良社会心态,使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进而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个人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作者:俞国良,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