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小洱海”、北京“天空之镜.”......近日,京郊一些水域和郊野公园被某些网红博主以“出片”为噱头宣扬之后,成为市民踏冰的热门打卡地。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地方大多位置偏远,天然冰面缺少监测和维护,其安全隐患令人担忧——有的河道宽达数百米,地形复杂,冰层厚度肉眼难以估量;有的甚至在近几日的暖阳下已经明显融化。这些暗藏危险的冰面,被网红博主用“绝美”、“免费”、“出片”等诱人的词汇包装,在厚重的滤镜加持下,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危机四伏。
这些在野冰面上玩耍拍照的人不知道是否还记得,前些天北展后湖多人冰面落水一事。事实上,仅元旦后第一周,北京市119指挥中心就接到了6起冰面救援警情,多人命丧冰水之中。为预防和查处各类冬季河湖冰上违法行为,营造安全的节日氛围,北京市水务综合执法总队也于近日联合属地启动了冬季冰上活动专项执法行动,对在违规区域滑野冰的行为进行处罚。据了解,专项执法行动为期两个多月,会在学生寒假结束时告一段落。
拦着不让市民下河滑冰,不是败兴,而是为了安全。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按照规定,冰层厚度至少要达到15厘米,才能允许人上冰玩耍。北京正规的冰场都有专门人员监控冰层厚度。而野冰则全凭去玩的人用肉眼看,对冰面下潜藏的风险一无所知。事实上,冰层厚度不仅与气温有关,还受制于水温、水质、水的状态和面积等各种因素。野冰冰层承载力变化极大,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冰冷的河中。年年都会提醒,可悲剧还是年年发生,让人痛心不已。
市民喜欢冰上运动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无论露天还是室内,设施既安全又完备的滑冰场所都比较少,而且分布不均,排队漫长、收费也不便宜,给野冰场的存在提供了土壤。无论是把野冰场正规化,合理利用冰雪资源,还是开发建设更多的室内冰场,都能够把更多滑向不安全的人们拉回来。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只有远离野冰,才不会掉进冰窟窿。
京郊“小洱海”?别被网红包装的野冰地忽悠!不履薄冰才不会掉进冰窟窿
来源:北京晚报 浏览:97次 时间:2023-01-16
- 上一篇: 从“千亿快件”中感受经济韧性
- 下一篇: 真金白银支持生育,能化解生娃的顾虑吗
推荐资讯
- 撞死宠物狗,竟被索赔十万元?车主:不吃不喝也得挣几年
- 喝粥能养胃吗?这样喝粥,才养胃!
- 地板老是发出声音,怎么办?生活中的妙招不得不服~
- 生活中14个最容易要命的细节,害惨很多人!赶紧看丨提醒
- 海带万万不能直接用水泡,很多人做错,难怪又黑又硬不好吃!
- 老年人应如何养胃?细嚼慢咽对肠胃最有利
- 睡前坚持这样做可延年益寿 喝蜂蜜牛奶预防失眠
- 适合冬藏的食材有哪些?红薯有益心脑血管健康
- 老年人适合吃什么水果?猕猴桃有助于调节糖代谢
- 吃素也能有效补充蛋白质 西兰花高纤维零胆固醇
- 茶非人人可饮,喝对了才养生
- 秋天吃这十种宝,胜过冬虫夏草!不吃就亏大了!
- 鼻炎反复老不好?多半肺有问题!1个动作坚持做,呼吸更顺畅
- 晚餐决定寿命?避开这些雷区就能很长寿
- 这些蔬菜别生吃,这几种吃了可能还会中毒
- 生理期这几个谣言千万不要盲目相信 吃甜食能缓解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