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果径为传统蓝莓2倍以上,“大”蓝莓是如何炼成的?
在广东佛山南海区里水镇的智源设施蓝莓种植园里,一颗颗饱满的蓝莓挂在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果实。
每年4月至9月,国内的蓝莓才大批量上市,而这里的蓝莓,早在1月就开始上市了。不但上市时间早,这里的蓝莓个头大——中大果的果径为18-25mm,特大果平均果径超26mm,果径是传统蓝莓的2-3倍。
这里的蓝莓为何又“早”又“大”?该种植园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陈日远团队科研成果,并采用钢架大棚、基质单株盆栽、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等现代化种植技术,每棵果苗各生长阶段需求的营养得到了精准控制。
如今,这种大蓝莓已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产品供不应求。目前,该蓝莓技术已推广与建立了15个产业项目生产基地,累计推广面积2500多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正朝着更高的推广面积迈进。
产业化种植蓝莓并非易事
蓝莓虽小,能量却大,被誉为“对视力好的头号水果”“果蔬抗氧化之王”“水果中的皇后”等,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果品”之一,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人类最佳营养价值十大产品”中唯一的水果。
蓝莓原产于北美,由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产业发展迅速,全球已有超过58个国家发展蓝莓种植。我国蓝莓种植面积及产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蓝莓种植面积增加了5倍,产量增长了84倍,且国内市场需求量大,一直存在供需缺口。
但是,蓝莓也有自己的“个性”,要产业化种植并非易事。传统露天地栽种植的蓝莓受制于土壤结构和气候、种植技术等的影响,果径偏小、味道偏酸、口感绵软、果味偏淡、产量低。华南地区土壤黏重、有机质含量低、透气性差,加上地区降雨量大,一直以来被认为并不适宜产业化种植蓝莓。
长期从事设施园艺研究的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看到了问题所在,也看到了市场所在。
他认为,每年4-9月,国产传统地栽蓝莓大批量集中上市,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每年6-12月进口蓝莓上市,需数十天的远洋运输才到达国内,故水果未完全成熟时便进行采摘,因此口感差,运输成本高。如果能够在“空窗期”推出优质的蓝莓,一定会有市场。
他还看到,广东一些地方此前大面积种了蓝莓,但由于品种、气候与技术等原因,基本没什么效益,没有给村民带来收益。因此,他希望通过技术上的突破,改良品种,创新技术,培育出高品质的蓝莓,最后能让村民与农业企业受益。
2016年开始,陈日远决定啃这块硬骨头,带着团队扎进了实验室和基地。从品种的筛选、苗木的繁殖,到种植方式的创新、品质的控制,再到采后的保鲜等,他决定突破整个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
全产业链研究蓝莓新品种
“可以说是从零起步。”陈日远说。
虽然目标十分明确,但技术上的难点非常多,首当其冲的是品种。
蓝莓属于北方的品种、国外的品种。广东纬度低,光热条件与蓝莓的传统生长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也不一样。在广东用传统地栽方式种植蓝莓,开花少,产量低,口感也不佳。
“这些技术看上去高深,但说到底还是栽培技术的问题。别人能搞的,我们也能搞!”陈日远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围绕“早、丰、大、甜、脆”,团队进行品种适应性的试验和筛选。陈日远带领团队在四个基地进行实验,通过变异株筛选、杂交等技术,不断筛选适宜华南设施栽培的优质品种。
最多的时间花费在研究工作的重复上,育种、剪枝、配营养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现成的栽培基质与营养液配方,没有现成的修剪时间和修剪方式,所有步骤都只能慢慢摸索。
“蓝莓太娇贵了,任何一个种植环节出现问题都不行。”陈日远感慨。
就这样,陈日远团队利用华南独有的温热条件,创新大棚基质栽培的生产方式,通过8年时间攻克了品种适应性筛选、树形培养修剪、促花保果、品质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最终筛选出适合南方气候种植的“南高系列大果蓝莓”品种,稳产期快、产量高、品质好,大大突破了传统蓝莓的限制。
与传统的地栽蓝莓相比,这一品种具有自身的优势:其一,品质好,果实大,果径是传统蓝莓的2-3倍,且甜度适中,饱满爽脆口感好。其二,上市更早,国产地栽蓝莓通常的上市期在4-9月、进口蓝莓的上市期在6-12月,这一品种的蓝莓在1-4月就率先上市。其三,产量更高,传统地栽蓝莓一般3年后产果,最高亩产700-1200斤,而该设施栽培品种可实现1年丰产,亩产3000-4000斤以上。
“去年我还见到一个果径42毫米的蓝莓,和我手表差不多大!”陈日远自豪地说。
市场需求大 蓝莓供不应求
陈日远明白,品种选育与技术的创新只是大果蓝莓成功的第一步,在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中,产学研一体化运营模式才是关键。
“我们的研究绝对不是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陈日远说,华南农业大学一直非常重视成果转化,团队从一开始就特别关注产业化,与公司进行各类合作,这一产品和技术已申请了10多个专利,属于团队和公司共有,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之路会更为顺畅。
围绕“南高系列大果蓝莓”这个新品种,团队决定打造蓝莓生产管理的产业新范式。种植、采摘、分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
从2021年开始,陈日远团队的技术成果开始产业化推广应用。当年,华南农业大学与广州智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华南设施蓝莓项目”研究。由陈日远担任首席技术专家,园艺学院设施园艺课题组参与组成设施蓝莓创新研究团队,校企联合、多学科联合开展全产业链技术研发。
如今,在佛山智源农业蓝莓种植园,园区采用钢架大棚、基质单株盆栽、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等现代化种植技术,实现全方位智能监控,确保每棵植株在每个生长阶段都能“饮饱水”“吃饱肥”。
项目运营方广州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钊铃介绍,利用先进的种源和种植技术,在这里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蓝莓种植,次果率不超2%,果径都在18mm以上。预计今年上市量超21万斤。
“看到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基本上按照我们的设想去实现,这个春节是我最开心的一个春节。”陈日远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后,看到200多亩的蓝莓长势喜人,通过技术预测到一定会丰收,就像看到自己的小孩马上要出生一样。
正如此前陈日远预测一样,这一品种的蓝莓市场非常宽广。许多水果连锁企业、连锁超市、电商平台、出口公司等都在和团队洽谈,有些已经签订了协议,有些正在尝试合作,目前蓝莓产品供不应求。
蓝莓的产业化之路,还在不断拓宽。江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过去十余年深耕园林、环保、市政和生态建设多领域。该公司董事长张进华对这一品种蓝莓前景非常看好,于是决定共同开发这一蓝莓产品。
1月12日,肇庆金嘉江广蓝莓基地开工奠基。该项目首期用地230亩,投资3000万元,计划于2023年4月完成基础建设及种植,2024年1至4月实现首年采收。
张进华表示,在持续扩大建设种植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品质,打造优质高端特色蓝莓品牌,延伸蓝莓产业链,争取将蓝莓基地打造成为特色农业重点项目,帮助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种植蓝莓,不占用基本农田,可以把一些废弃的、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利用起来,只要有大片平整的土地能搭建大棚就可以。”陈日远说,这样既可以给当地带来可观的土地租金,又能让农民实现当地就业。
随着市场前景的不断看好,参与这一品种蓝莓产业化的主体越来越多,合作模式也更加多元,陈日远和团队今年正朝着推广面积上万亩的目标迈进。
果径为传统蓝莓2倍以上,“大”蓝莓是如何炼成的?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132次 时间:2023-03-22
- 上一篇: 原来如此!肠道菌引起女性抑郁症的潜在机理找到了
- 下一篇: 我国科学家找到抑郁发生的重要“元凶”
推荐资讯
- 撞死宠物狗,竟被索赔十万元?车主:不吃不喝也得挣几年
- 喝粥能养胃吗?这样喝粥,才养胃!
- 地板老是发出声音,怎么办?生活中的妙招不得不服~
- 生活中14个最容易要命的细节,害惨很多人!赶紧看丨提醒
- 海带万万不能直接用水泡,很多人做错,难怪又黑又硬不好吃!
- 老年人应如何养胃?细嚼慢咽对肠胃最有利
- 睡前坚持这样做可延年益寿 喝蜂蜜牛奶预防失眠
- 适合冬藏的食材有哪些?红薯有益心脑血管健康
- 老年人适合吃什么水果?猕猴桃有助于调节糖代谢
- 吃素也能有效补充蛋白质 西兰花高纤维零胆固醇
- 茶非人人可饮,喝对了才养生
- 秋天吃这十种宝,胜过冬虫夏草!不吃就亏大了!
- 鼻炎反复老不好?多半肺有问题!1个动作坚持做,呼吸更顺畅
- 晚餐决定寿命?避开这些雷区就能很长寿
- 这些蔬菜别生吃,这几种吃了可能还会中毒
- 生理期这几个谣言千万不要盲目相信 吃甜食能缓解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