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专利巨头”高智的自辩:我们是发明公司,不是专利公司

来源:专利代理 浏览:551次 时间:2015-01-27
拥有15年历史的美国“专利巨头”高智发明(Intellectual Ventures)的发迹史,始终伴随着争议。
  一方面,这是世界最大的专利聚合公司之一,拥有几万件正在产生效益的专利,60多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以及成立至今30多亿美元的业务收入。另一方面,这家公司却因为专利交易和诉讼业务等,被指称是专利投机或套汇机构,或者更直接地被叫做“专利流氓”。
  但这家活在风口浪尖的公司却不以为意。
  “准确地说,我们更愿意称自己是一家发明公司(invention company),而不是专利公司。”高智发明的首席技术官爱德华·荣格(Edward Jung)日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时表示,“我们是从专利中创造价值。”
  荣格也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在此之前他曾是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该公司的另一个创始人,则是和比尔·盖茨有着非一般深刻交情的微软前首席技术官内森·梅尔沃德(Nathan Myhrvold)。
  他表示,“发明公司”这个概念很新,因此还需要花时间和人解释。这些年,高智发明不仅自己发明、购买、授权专利,进行专利诉讼,还花大力气寻找并培养早期的发明人。
  高智发明在2007年前后进入中国市场,如今不少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他们的客户,包括万科、澳柯玛(行情,问诊)、新奥能源等。荣格说,中国许多公司在飞速成长,走向国际化,但是缺乏知识产权方面的经验和布局,许多战略眼光还处于早期阶段,因此他认为,未来5-10年内,围绕发明专利展开的各种业务,在中国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大。
  “专利流氓”?
  新年伊始,高智发明告美国著名的杀毒软件生产商赛门铁克公司(Symantec Corp.)侵犯其三项专利的案子在本月开庭。赛门铁克气急败坏地称高智发明是“专利流氓”,但是这一轻蔑性的称呼方式,被法官以与案件无关为理由而禁止。
  不少美国的大型企业,尤其是高智发明早期涉足较多的IT领域的企业,不少都遭遇过其发起的各类专利诉讼。也就是说,高智发明通过自己强大的专利聚合效应,自己培养或者从外界购买专利,进行专利的交易和授权。而当他们发现有其他大型公司可能侵犯了其某项专利,则向后者发起诉讼,从中获得利润。
  同时,还有一些公司则通过购买高智发明的专利许可去起诉其他企业。
  另外,除了主动进攻型的诉讼业务,一些遭遇专利侵权诉讼的大型企业则通过高智发明购买专利许可,建立自己的防御体系,还有一些小企业则通过购买专利,来解决他们被告的一些官司。
  几年前美国恒温器生产公司Nest还是一家初创企业,因专利问题被一家美国大公司起诉,当时高智发明将相关联的一个知识产权卖给Nest,使得他们可以和这家大公司谈判,争取到一个较为有利的和解结果。就在去年,Nest被谷歌公司以32亿美元收购。
  “我们的业务基础是基于一个理念,即"(创新)想法是有价值的",可以通过新公司新产品创造很多价值,也可以通过责任交易来创造价值,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这些发明想法来避免被起诉,或者应对起诉。你可以做很多事情。”荣格说。
  他认为,诉讼业务是基于他们的这种价值观而开展的,而那些声讨他们的人们,并不理解这一点。
  “我相信许多公司对我们所做的事情有错误的看法,我觉得他们应该来和我们聊一下,看看我们能够怎样帮助他们创造价值。”他说。
  但是荣格强调,如果可以允许任何人毫无道理地提出某些专利诉讼,这当然是糟糕的情况。这一块需要相关的法律规范,他们也持续呼吁美国政府在这方面建立更规范的制度,使得诉讼更加合理。
  最新有关高智发明的一则新闻,则是其聘用了前美国驻华大使、商务部长,也是前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的夫人李蒙(Mona Locke),作为其传讯和市场高级副总裁。外界有评论说,此举能够帮助高智发明在其业务受到诟病和规范的压力下,提升政治上的悟性。
  商业模式转向:
  从诉讼到发明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明创造和专利交易领域浸淫多年之后,高智发明的业务模式发生了一些转向。
  去年8月高智发明宣布了一项比例高达20%的裁员决定,许多被裁人员来自公司的诉讼相关业务。
  “这不是说明我们的诉讼业务做得更少了,或者我们对此不感兴趣,而是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多了。”荣格表示,“诉讼业务不是我们最大的收入来源,甚至不算靠前。”
  由于是一家私人公司,记者无法准确获得其财务数据。此前,曾有媒体爆出高智发明的现金流出现问题,但该公司则对自己的营收表示满意。目前知道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数据之一,就是高智发明创建至今的收入总规模超过30亿美元。
  “我们很难根据这些业务种类来划分我们的收入来源,因为我们可以从旗下的不同基金中都得到专利发明,而创造一个产品的时候,需要用到不同的发明,来使得价值最大化。”荣格说。
  高智发明旗下设有几个不同的基金:发明科学基金主要针对公司自身研究的发明创造,获得知识产权后进行商业化;投资基金则用来购买外界的专利,并聚合这些专利创造出更大的专利价值等;还有专注于开发方面的基金,寻找和培养发明者,在创新想法形成的最早期介入,并选择开发成发明专利。
  这也就是荣格认为高智发明是一家发明公司的原因:“我们可以把知识产权用来建立一家新的公司,我们也可以将知识产权注入已有的中小企业,我们也可以将知识产权授权给大公司……有许多业务可以做。”
  2009年,高智发明成立了自己在华盛顿州贝尔维尤市(Bellevue)的实验室,一度成为讨论焦点。去过的人都觉得这个实验室令人印象深刻,超过170名科学家在此工作,实验室拥有8000多件科学仪器设备。从这里诞生的发明,要么被申请专利,要么就进入下一个继续研发的步骤,或者和此前的专利发明结合等。
  目前,高智发明拥有几万项自己开发和从外界购买的发明专利之外,还和超过500家各国机构开展合作。荣格说,高智发明正在使得自己在专利业务上更加多样化。2014年他们建立了一些初创公司,今明两年会有更多,同时他们和中小企业还有大型企业成立了若干合资企业。
  “我们是一个发明公司,不可能一直在一个已知领域获得专利,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是新的,我们喜欢新的东西。”荣格说。
  这点从他们和初创时期紧密合作的大公司的关系改变上可以看出。高智发明初创时期,硅谷的几家大型IT公司是其重要股东,同时也是购买他们专利的客户,比如微软、苹果、谷歌等。而现在,高智发明重点合作的客户领域转向了那些知识产权分布更少的地方,比如农业。
  “十年前那些IT业大公司可能和现在的中国企业差不多,对知识产权了解不深,而现在他们对我们的需求不像以前那么多了,我们需要找到更加需要我们的新客户……IT公司的业务对我们来说目前逐渐变得常规化,不像十年前那么令人兴奋,他们就好像是"稳定的租户"。”荣格说。
  中国跨国企业的
  知识产权市场很大
  荣格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他2004年来中国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专利可以购买,因为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发明可以拿出来做成好的专利。
  到2007年,高智发明开始和中国的大学合作,培训一些潜在的发明人等。截止到目前,高智发明从中国超过1200位发明人处获得过超过4900件发明。
  “中国将来会成为一个发明的超级大国。”荣格说,“中国未来有很多机会,现在中国在发明创造的数量上数一数二,当然许多发明的质量还是不行,但是中国已经在走自己的发明创造的道路。”
  在这样的基础上,和中国客户进行合作才有意义。随着这些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张到海外,如何在国际上转化知识产权,进行交易和布局,如何管理自己的知识产权等,都成了不断涌现的新需求。
  目前,高智发明在不同领域上和中国企业都有合作。荣格说,他们的中国客户普遍有宏图大志,希望公司规模更大,走向全球化,并且更有创造性,而专利方面的战略对他们而言尤其重要。
  两年多前,柯达公司向包括高智发明、苹果、三星、华为等在内12家企业组成的财团出售数字成像的专利,据悉这是华为在美国本土做过的唯一一单专利交易。
  荣格表示,和中国客户的合作,一开始是基于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希望寻找有用的技术专利,但不知道怎么找,“我们帮助他们在海外找到对的技术,提供增值服务”。而现在,一些新的业务开始崭露头角,比如建议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如何面对诉讼,保护自己,了解自己在专利领域的强势和弱势。
  另外,“随着中国公司更加注重发明而不是抄袭,他们的发明也可以授权给国外的公司。”荣格指出。
  “中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看法,需要变得更聪明。一些公司说自己有几千个专利,必须保护自己的专利,但是结果这些专利质量都不好。专利在于质量。”他说。
  他表示,未来对高智发明这类公司的需求,会更多出现在中国。
  “十年前中国的跨国公司并不多,但未来5-10年后,我想可能会有很多中国的跨国公司在谈论如何在公司内部部署他们的知识产权,如何推广新项目,如何将新的发明创造应用到世界范围等。这些是我们现在和国际大公司合作的业务,而毫无疑问,中国公司会达到那样的高度。”荣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