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央行放开个人征信对P2P行业形成利好

来源:网络搜索 浏览:354次 时间:2015-06-29

  随着央行首次放开个人征信系统,要求包括阿里、腾讯在内的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这一举动瞬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激起一层浪。
  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P2P行业,第一时间看到了央行这一举动对未来整个P2P行业将产生的正面影响。金信网首席运营官安丹方认为,“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将对P2P网贷行业带来三重利好。”
  首先,个人征信可补充P2P征信数据的缺失。众所周知,美国的P2P行业严重依赖线上平台,包含申请、信用审核、贷款发放等均实现了线上完成,这一切都是基于P2P行业的监管机构有着严格的评判标准和美国相对完备严谨的个人信用体系。
  而反观国内,征信体系目前还非常脆弱。对于不少国内P2P平台来说,信用审核是一个巨大难题,目前央行的征信数据不对P2P平台开放,即使开放,央行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只是最基本的信息,不能完整呈现出一个人的信用状况,不能直接帮助平台作出信贷决定。
  在对借款人的审查中,严格风控的P2P平台收集的信息不仅要包括职业、收入、住址、贷款、信用卡等基础数据,还应该有消费信息的记录、社交中的人品等信息,例如:是否出现过逃票、有没有案底、有没有过偷税漏税、有没有赌博等不良嗜好等,借以判断借款人是否有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安丹方表示,就目前而言,国内大量原始数据都分散在金融机构、司法、工商、税务、公用事业单位等部门,这使得大数据征信缺乏数据支持和依托,数据分析的结果也容易出现偏差。而传统以央行为主导的征信报告涵盖的数据也并不全面,数据来源主要采集来自金融机构的数据,主流有牌照的金融机构,基本上以银行信息为主,再加上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的信息,而P2P服务的大都是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人群,例如小微商户或者农民。
  这次央行放开个人征信系统,可以让非金融机构的数据信息包含进来,比如互联网公司的客户数据信息,个人网上购物数据、社交数据以及各种生活化数据。这使得一些从未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有过借贷或信用卡使用的个人,也开始有个人征信数据信息,凭个人征信信息,就有可能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
  其次,个人征信可降低P2P风控成本。目前,国内的P2P尚不能接入央行的征信体系,征信的缺失导致国内P2P公司难以通过纯线上模式做大体量,国内P2P网贷平台大多不得不组建线下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借款人进行审核。因此,严格风控下的大部分P2P公司需要付出较高的线下征信等成本,如果线下征信,每个借款人信用数据的成本大概需要100元至200元。平台之间的信用档案无法打通,因此行业内经常出现重复授信的情况,使得违约风险大大提高。 
  因此,如果未来个人征信业务可以迅速发展起来,是对P2P线下考察的有效辅助,可以省去一些线下征信的步骤,进一步降低线下征信的成本。
  再次,个人征信开放可加快P2P贷前审批。目前,虽然央行放开了个人征信系统,但是要想真正建立互联网时代的征信体系还有许多障碍。其一,银行等机构的数据在标准、格式和定义上都类似,但民间机构的交易数据形态各异,对数据的定义不同、业务操作规范不同、授信标准也不同,很难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供行业共享。其二,目前做征信的这些机构之间有些本身就存在竞争,数据是各家企业的核心资产,没有一家机构愿意把数据卖给竞争对手,想要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也不太现实。目前来看,想要实现数据共享最好的办法就是可以让网贷平台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
  在安丹方看来,从个人征信对于P2P的意义上来说,个人征信在P2P风控中为平台提供的仅仅是数据参考。平台从数据中分析得出的结论仅仅是对未来的预测,也就是说即便是成熟的个人征信,也只能用于贷款评级或者贷前审核,在风险对冲方面没有丝毫作用。
  但是,由于未来P2P平台更容易从专业征信机构获得个人征信信息,从不同层面对个人信用等级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这样一来,就能省去线下征信的一些步骤,大大提升小额信贷的审核和授信速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未来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作为自己风控的补充,对于平台的技术开发、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也都是一种挑战,IT技术能力较弱的P2P平台可能会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