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客成本低、客户体验好、注重长尾客户……这些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与传统金融服务形成鲜明对比,也为传统银行指明了转型方向。随着“互联网+”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传统银行拿出资金和热情,打造自身互联网金融品牌,加速互联网金融转型之路。
“移动金融产品受众人群具有年轻化、时尚化的特点,除传统金融服务外,对吃、用、行等生活服务关注度更高。”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杨兵兵表示,因此,银行需要创新性融合,从本地化生活服务角度出发,让用户在生活中轻松获得金融服务体验。
据此,日前光大银行整合各平台资源,全面升级移动互联网金融品牌m-ebank,而这已不是今年第一个倾力推出互联网品牌的传统银行。今年3月,工行就已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近年来,不少银行开始整合平台资源,在打造自身互联网金融品牌时也各具特点。
国有大行在互联网金融品牌上积极打造自建平台。例如工行就自主搭建了“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和“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三大平台。(网贷中心)
而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更看重移动终端,倾向于借助第三方平台发展。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在互联网金融、消费、文化及新媒体领域开启全面合作;光大银行则嫁接微信平台打造微信银行,在推出银行卡管理、生活缴费等服务的同时,打造“微商城”为客户提供优惠商品。
“卖商品不是银行的专长,银行做电商主要还是想为客户提供一些特殊的、更具贴近性的生活服务,与商户跨界合作整合场景,共同打造互联网生态圈,可以一起做大市场‘蛋糕’一起切分。”杨兵兵介绍,截至目前,光大手机银行客户数达到1600万,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万亿元,微信银行客户数也超过500万户。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表示,将服务嵌入生活场景是吸引客户、增强客户黏性的一种手段,银行在各个场景提供支付、优惠服务的背后,还是想销售金融产品。为此,工行率先成立了业内第一个互联网金融营销中心,组建专业化团队,统筹相关平台和产品。(网贷平台)
业内人士表示,传统金融通常会把金融服务局限于一条价值链,不如互联网企业“脑洞大开”、思维活跃;而纯互联网企业做互联网金融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说风险管控能力较弱,专业人才缺乏等,这些局限性成为二者合作的契机。
赵锡军表示,在“互联网+”时代,银行业的互联网转型和跨界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我们看到,不少互联网企业正在不断申请金融牌照,而金融行业也在积极推进移动互联网建设。传统银行与互联网企业一同分享互联网金融盛宴已成为大势所趋。”
日前,中信银行与百度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的合作范围由部分业务扩展至全平台业务。与此同时,北京银行牵手腾讯打造“全能智慧银行”,光大银行则将以云缴费与小米手机合作为契机,全面铺开移动平台合作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