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双微难做,用户还会去哪儿

来源:www.lightns.com 浏览:634次 时间:2015-08-07

社会化营销的首要原则:用户去哪,营销就去哪。

知乎上聚集各种专业大神,豆瓣是文青的天堂,汽车发烧友爱上车友会,程序员们有极客公园……



双微难做,各式各样细分的垂直渠道便成为了社会化营销的突破口。

多少甲方乙方,眼里只有“双微”

如今,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社交网络、以用户生产内容为基础的社会化媒体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广告主在社会化营销上的战略重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在微博、微信平台的营销,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只关注粉丝数、评论数、转发数这些表层数据,欠缺与目标受众的深入互动,于是陷入了盲区:粉丝涨了又跌,高转发量低转化率,活跃度每日愈下,内容的生产越来越艰难……

目前的行业现状是,在各路人士出于盈利目的而进行的热炒之下,社会化营销出现了扎堆微博、微信的现象:形式跟风、文案平庸、千篇一律的段子、不着边际的互动游戏,久而久之,所有品牌趋向同质化,毫无个性,企业又如何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诚然,正是由于微信、微博这两款产品的诞生,才真正带动起了中国社会化营销行业的发展。但是一个行业的发展,不应该只依赖于某一两个平台或产品。

“双微”的困境:

投石入海,惊不起一丝涟漪

新浪以新闻起家,微博身上也带着深刻的新闻烙印。当初的草根属性随着大V的崛起而逐渐淡去,大V掌握着微博广场上的话语权。大量品牌官微用心创制的内容难以得到有效反馈,缺乏鼓励机制,成为了事实意义上的沉默大多数。诸如“杜蕾斯”这样出彩的品牌凤毛麟角。广告主开始选择大V投放广告,无论段子手们如何花样百出努力使赤裸裸地广告不讨人厌,但这与在传统权威报纸上买下大篇幅版面并无本质区别,代价同样不菲。

微信同样面临井喷后的困境。微信作为私密性强的强关系社交工具,叠加上具有媒体属性的公众平台,确实适合进行品牌推广,但应该是以“最符合用户体验”的一种方式进行。

现在大多企业采用的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以产品直接建立订阅号,通过线上线下硬广和物质奖励换来用户增长。这些用户很容易因为狂轰乱炸的产品推广信息、切不中痛点的优惠活动而选择取消关注,也不会给品牌留下正面的印象。无论什么东西,一旦泛滥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微信营销”就如当初的垃圾邮件逐渐惹人反感。


一个优秀的企业账号想长期地留住用户,从建立之初就应以生产有价值的内容为导向。所谓有价值的内容,无非四点:引我思考,使我发笑,予我激励,教我新知。有价值,真正能帮到用户的信息,亦是他们不放弃你的最重要原因。就算是一个实打实的优惠活动,也需要精巧的包装。

就算是一个实打实的优惠活动,也需要精巧的包装。房地产商中骏置业愿为购买车位的业主送出价值三万元的代金券,光与盐互动为此利用H5打造了“侧方停车大赛”,用户不仅有利可图更重要的是感觉到了“有趣”“好玩”,从而自主地转发,使得活动更广泛且正向地传播。

勤勤恳恳地运营一个公众号或微博账号逐渐成为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即便,这样的努力并非是徒劳无功的,它可以给品牌和用户带来细水长流地交流沟通,适用于有一定用户积累的品牌。而在初期,对那些默默无闻的账号来说,想要迅速吸引用户,应该依靠一个“引爆点”,一个精心策划的创意。

垂直渠道的潜力

双微并不是社会化营销的全部,垂直渠道的潜力同样不可小觑。由于中国网民庞大的基数,互联网的长尾效应是相当惊人的。精准的垂直渠道推广可能远大于微信加微博的影响力,但许多企业甚至包括一些社会化营销公司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垂直渠道的巨大潜力,他们想当然地将“双微”以外的渠道概括为一件事:发软文。

所谓“垂直”是相对于“综合”来说。垂直网站的特色就是专一。他们并不追求大而全,只做自己熟悉领域的事。他们相当于是各自行业的权威、专家,吸引用户的手段就是做得更专业、更权威、更精彩。垂直网站的用户也不是一般的用户,基本上都是该行业的消费者。每一个用户代表的购买力,比微博、微信用户的平均水平要高出许多倍。

例如智能硬件CarCore Air,光是其“车用”“智能硬件”两个属性便能锁定大量受众聚集的垂直渠道,在这些渠道多花心力,或许有事半功倍的效率。

营销只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而评估、筛选垂直渠道,适应其规则,投放相应的内容,做到普遍撒网重点培养,无疑是一件费心费力,成本不小的事。对于专业的社会化营销公司来说,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一场针对细分受众的品牌推广,是一片相当有价值的、可开拓的天地。

渠道只是营销的其中一环,创意才是核心。没有好的内容,站在风口上的猪未必飞得起来。广告人在连接品牌与消费者时,应该为这个社会创造优秀的内容,真正的价值,善用各种平台与渠道,快、准、好地将产品推广到受众身边,完成最佳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