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耳东:周杰伦对阵王菲 80后的“音乐革命”更具意义

来源:网络搜索 浏览:727次 时间:2014-02-15

拜读了连清川老师的《邓紫棋,差不多是时候了》,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基本上连老师的话我都非常赞同,尤其是他说他从邓紫棋和吴莫愁身上看到了他所理解的90后:“他们拥有着比70后80后更加广阔的眼界,更加彪悍的作风,更加全面的能力,更加决绝的行动力。”
90后确实是非常有行动力的一代,因为他们掌握着比前辈们更多的有助于实现个体价值的工具和资源,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拿起、放下、出走、归来,而不需要承担比之前任何一代人都可能要承担的更大后果。
相比之下,我们80后就是尴尬的一代,是改革的夹缝中成长的一代。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站在变革的前沿,却一再错过收获的大好时节。小时候,我们是计划生育的第一代,是教改的第一代,是医改的第一代,长大后,我们刚准备大展宏图,就不得不去应付扑面而来的各种“疯狂”——疯狂的房价、疯狂的摇号、疯狂的网络、疯狂的股市、疯狂的雾霾……我们曾经被称作“小太阳”,可是,当我们终于认清现实的时候却发现世界归根到底并不是我们的。
这其中还包括唱片业的毁掉。磁带、CD、MP3、iPod、云音乐,四大天王、王菲、魔岩三杰、周杰伦、选秀……暮然回首,我惊讶于自己竟然消化掉了所有这一切,然后又开始心安理得地接受新的变革,或者叫新的“夹缝”,反正,我们本来就是这样,上不去,也下不来。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80后没有“叛乱”。周杰伦就是“叛乱”的一员(虽然他是79年出生的,姑且算他八零后吧。王力宏是76年,五月天阿信是75年),能把高高在上的宋祖英拉下跟自己玩REMIX跳街舞,这还不够“叛乱”吗?只不过,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周杰伦的叛乱上升不到精神高度,虽然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华语流行音乐的创作走向,身后跟着一批批“山寨中国风”,从八零后的许嵩到九零后的徐良、汪苏泷,通过这些山寨品把自己的影响力继续辐射下去。
虽然我是一个菲迷,但我认为周杰伦对于行业乃至整个时代的影响要比王菲大得多。王菲只是从国外带入了一个种既有的审美趣味,却并没有改变什么。遑论她本身也是一个“山寨品”。(此话怎讲?看这篇→ 《王菲最伟大的一首歌》)
80后更大的叛乱在于把整个唱片业毁掉了,用鼠标、键盘和代码,如今又再重新构筑一个全新的音乐产业。
是的,唱片业是被80后毁掉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马锐拉那一批人倒腾在线试听网站开始,到后来80后们通过线上的疯狂下载和分享MP3,再到以80后为主心骨的数字音乐网站如雨后春笋涌现,到现在,我们这一代人几乎推翻了一个传统行业。(详情请参看这篇 → 《中国在线音乐发展简史》)
这场叛乱的意义在于,旧的利益链被打破,新的观念被认同,相比实体/公司控制资源和渠道的过去,个体获得了更多的空间。过去十年来,虽然唱片公司越来越惨,但好音乐却越来越多——如果你不用流行、排行榜、热门金曲、天王天后等传统唱片业的概念去“评判”音乐的话。左小祖咒、李志、周云蓬、五条人、吴虹飞、Carsick Cars、新裤子、白水、梁晓雪等等所谓小众音乐、独立音乐也就只有在这个时代才有出头的机会。(所以我才说→《这肯定不是最坏的时代》)
很难想象,在传统唱片业内(就算是魔岩三杰那个年代),《中国孩子》这样的唱片能被发行、被传播。
别忘了陈绮贞,她离开了滚石唱片、脱离唱片业建制后却反而发展成了“文艺女王”、“独立天后”,她是完完全全被80后文艺青年网友捧出来的。类似的例子还有苏打绿,只不过,这些人都只是在分众市场立足而已。可这也正是“叛乱”的结果,音乐市场日趋分众化,化整为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很难再出现像当年某天王天后一统江湖的局面。
还有一些“叛乱”是正在发生的。比如我的一位80后朋友每年独立组织上百场的朋克音乐演出,足迹遍及全国,已经坚持五六年了。另外一位80后朋友则是一个人经营着一个独立音乐厂牌,帮几位主流公司看不上的独立音乐人出唱片、办演出。像他们一样80后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通过成千上万的Livehouse小演出来推广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虽然现在还没获得主流媒体的关注,但已经开始在更年轻的一代人里生根发芽。(详情请参看这篇→《玩摇滚也能养活自己》)
所以我觉得,我们80后的“叛乱”要远比王菲、魔岩三杰什么的叛乱更有意义和价值。王菲和魔岩三杰的叛乱是建制的,80后的叛乱是草根的,是一场至下而上的“音乐革命”。
不要再说什么80后没有叛乱了,只不过80后的“叛乱”不在70后的语境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