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香港高学历贬值房租昂贵 街头出现大学生露宿者

来源:网络搜索 浏览:746次 时间:2014-02-16

  香港生活成本高 学历贬值租金贵香港街头出现大学生露宿者

  香港生活成本高是出了名的,尤其是住房方面,堪称港人一生最大的“哀愁”。有人用尽大半辈子收入,也存不够一个二手房的首付;有人每月付出工资一半,也只能分租到一个小房间。最近香港就有这样一个新闻:因为租金持续高涨,香港露宿者出现了学历提升及年轻化的趋势,竟然有大学生也因付不起房租而露宿街头。根据香港社会福利署最新数据,截至去年底,香港有718名露宿者,其中大学生占整体露宿者的2%,预科生及中学生更占40%。

  有社工指出,不少年轻人与家人反目后,选择露宿街头,建议政府重推廉价单身人士宿舍改善问题。

  露宿街头者

  4成中学或以上学历

  据香港社署数据显示,香港去年已登记的露宿者人数为718个,较前年555个上升近3成,主要来自深水埗及油尖旺区,30至69岁占总登记人数9成。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日前指出,香港整体露宿者学历有上升趋势,逾4成是中学或大学预科生,更有2%是大学生,他形容问题严峻、不容忽视,香港政府已从经济、住屋及就业福利方面协助露宿者,鼓励他们自力更生。

  圣雅各布福群会露者综合服务经理黄雄生指出,在学历贬值下,露宿者中拥有中学或大学学历的大有人在,选择露宿各有原因。他曾遇过退休大学教授因精神问题,家人接受不了他而露宿街头;亦有会计师在金融海啸中被裁,放低不了身段、不愿接受较低职位,也不肯让家人知道,失业两年花尽积蓄,最终流落街头。

  亦有不少年轻人离家出走露宿,最年轻的只有20岁,拥初中学历;曾有年轻人把兼职赚来的薪金,全花在打游戏机上,导致与家人关系恶劣,选择离家露宿街头。

  黄称,社工会按他们需求提供协助,如有工作能力的露宿者,会提供车费、见工衣服等;外展队又经常留意租房街招,助他们寻找木板隔间房,但有些露宿者宁睡街上也不愿入住。

  板间房也难负担

  迫使“再露宿”

  近年露宿者数字持续上升,当中不乏“再露宿”情况,专家表示房屋问题是重要原因。

  他认为,香港租金高企,单在深水埗租住20平方英尺的木板隔间房,月租也需要1500港元,40平方英尺板间房要3000港元,加上另需缴付按金及水电杂费,对靠拾荒或做散工的露宿者而言难以负担,故不少人选择以公园、足球场及天桥下为家。

  香港露宿者纪实摄影集《野宿三》的资深记者何美华,1999年开始接触数十名露宿者,当中不乏大学学历人士,曾有80后年轻人因病及苦无亲人而成为露宿者,及后因经常到急症室求医,而索性借宿医院急症室达两年。

  她形容,年轻人多因性格冲动与家人闹翻:“出来单独居住才知租金昂贵”,走投无路被迫露宿街头。

生活开销大

  月光族常见

  香港出现这样的“奇观”并非事出无因,随着香港高等教育愈来愈普及,大学生找工作也出现了困局,因为竞争实在太大。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更令不少人找工作遇到困难。而香港的租金和其他生活成本的开销太高,大学生生活不易。

  记者以大学生毕业薪酬为例,一般的本地公司工资9000至15000港币,一套两房一厅的房子房租10000港币左右,两个人合租,租金5000港币。水电费、上网费每人500港币左右;吃的方面,平均每天100港币的话,一个月3000多港币;交通,又是香港很贵的一项,若上班不是很远,可以姑且计算为600至800港币。衣服,如果你不幸进了大公司,光买职业装也够你受的了,暂且算作1000港币,视个人需要而定;手机费,便宜类套餐也要100至200港币;人情往来,偶尔在外吃饭,就算500港币,在香港吃顿好点的很容易就100多港币一顿了。计算到现在,没有任何奢侈品和享受品,总和已经9000多港币了。所以在香港,就算毕业进了光鲜亮丽的四大会计事务所,开始毕业那几年,你还是很悲惨地要月光了。

  最大开支仍是房租

  在本地公司网络部工作的Vicky,月收入1.8万港币。工作是网站编辑,每天8点上班,单位离家1个多小时路程,转两次公交车,花费12港币。路上买个面包当早餐,“现在一个面包要五六块港币,已经买不到一两块钱的面包了。” Vicky为节省时间,中午就餐一般点外卖。“一碗面加个荷包蛋,20块钱,偶尔自己会带饭过来,这样更节省。” 相较于白天消费,晚上就有点高了。“多的时候跟朋友吃饭可能要200港币,少的时候也要好几十,”她说,“算下来,一个月吃饭加上交通差不多5000港币。”

  现在她和丈夫住在一起合租的房子里,不到50平方米,每月租金12000港元。Vicky不太爱买化妆品和衣服,一个月最多花费400港币。所以不管她的账本如何拆解,最大的开支还是住房。

  为公屋不惜辞职减薪

  因香港对低收入人群有公屋福利,即全家收入低于某个数字,就可以以很便宜的价钱租用政府的公屋。这些本应是贫困人士所享有的福利,但感觉住房成本太高的80后夫妇,为符合租住公屋或购买价格相对比较低的政府居屋资格,宁愿减薪、放弃工作,直言“工可以再找,公屋错过了就没了”。当地媒体慨叹:楼价高企及公共房屋不足,致年轻人被迫向下流,扭曲了福利政策。

  为购买政府居屋而放弃高薪的陈太坦言,为了申请购买居屋资格,当年刻意提早一年提出申请,想着“排住队先”。去年三月房署进行入息审查,说他们收入超标被取消资格,后来有职员告知,如在6个月至两年内,家庭收入没超出上限:即二人家庭为14474港元,就可要求恢复申请。

  “是否应该为了公屋放弃工作?我们考虑了半年。现在香港政府居屋都卖三百多万港币,加上补地价,随时有可能超过四百万,怎么负担?”陈太认为,工可以再找,但过了居屋“上诉期”,机会就一去不返。夫妇经商议后,陈太遂于去年8月辞工,丈夫更故意转做月薪不足1.4万港币的工作。陈先生说,婚后3年省吃俭用,储蓄不足10万港元。“房子的首期连装修至少几十万港币,我们打算一两年内生孩子,到时想买房更加没可能。”他已打算今年二月向房署“上诉”,因此最近半年的家庭收入不可超过上限。

  而香港的网上讨论区,亦不时有人讲述为申请公屋想弃工作的经历。有网民教人先转做兼职,确保可通过入息审查,各种方法层出不穷。

  对香港年轻人而言,蜗居重要还是事业重要?估计很多人在严酷的现实生活面前已经“傻傻地”分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