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创立于1932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最长、藏书最丰富的高校图书馆之一。经过7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断积累,形成了学科专业涵盖面广、偏重人文科学、基础科学、古籍与民国资料丰富、师范性、民族性、地域性强、纸质文献为主、电子资源与其他载体资源日益增多的馆藏文献资源特色。
广西大学新图书馆于2002年11月20日竣工,2003年正式投入使用。新图书馆是中央支持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国债项目,并得到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博士赞助。图书馆建筑面积达32338平方米,阅览座位3634个,为同时期广西区内建筑面积最大、设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网络条件最好的图书馆。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综合性华侨学府,历史悠久,声教于四海,享誉海内外。其前身为暨南学堂,1906年创建于南京。1927年迁至上海,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是年秋始建暨南大学图书馆,时称“洪年图书馆”,由郑洪年校长捐资兴建,留法学者张天方博士为第一任馆长。此后,图书馆随着暨南大学几经波折,多次停办,直至1978年国务院决定复办暨南大学,图书馆才得以重建,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华侨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
集美大学图书馆于1999年5月由位于集美学村的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五个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现由座落于校部的嘉庚馆、陈延奎馆和分布于各校区的博文分馆、三个专业书刊阅览点及资料室等组成,其中,嘉庚馆为读者提供自科书刊资料及电子文献借阅服务;陈延奎馆为读者提供社科书刊资料及电子文献借阅服务;博文分馆提供综合类资料借阅服务;航海、水产生物和财经三个专业书刊阅览点及资料室则为读者提供相关专业书刊资料的阅览服务及图书通还服务。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40年,它的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图书馆,1950年与中法大学图书馆合并,命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图书馆,1952年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图书馆,1988年5月易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
淮阴师范学院由原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淮阴教育学院于1997年7月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2000年5月,原淮阴师范学校和淮安师范学校并入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亦随之并入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经过调整,形成现在的王营校区和交通路校区两馆格局。
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创建于一九零九年。 随着历史的变迁,馆舍已有三代:第一代馆在市内李阁老胡同。当时存书很少,称图书室。后来在校门东侧盖了一座两层小楼,书籍有所增加,改称图书馆。抗日时期,学校南迁,图书馆藏书有较大散失。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北平,图书馆也相继恢复。
广州大学图书馆于2001年7月随学校调整合并,由原广州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师范专科学校和广州教育学院共5所院校的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原五馆馆舍总面积29,050平方米。2005年7月,图书馆整体搬入广州大学城,10月新馆正式启用,大学城图书馆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现使用面积49,361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25平方米。
同济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量。印刷型资源有图书317万多册、中文现刊2495种、外文现刊840种、期刊合订本17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多册。电子资源包括数据库54种,其中电子中文期刊12649种,电子外文期刊17463种,包括各种知名的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各类权威的专业学会出版物全文数据库。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始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图书室。1917年,正式建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