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刘备兵败夷陵,为什么停留在永安不回成都?原因其实很简单

来源:网络推荐 浏览:449次 时间:2018-03-10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183期 文/无常奉天玉)

公元219年,刘备从曹操手中夺下了汉中之地,自立为汉中王,不久之后远在荆州的关羽,突然发动北伐,围曹仁、降于禁,斩庞德,从此威震华夏。这段时间,是刘备阵营发展的巅峰时期。然而好景不长,曹魏与东吴联合,不但让刘备丢了荆州,还坑杀了关羽。众所周知,关羽自黄巾军起义时,便追随在了刘备身边,至此已有三十余年,更何况两人恩若兄弟。所以公元221年,刚刚争帝的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重臣的劝阻,毅然发兵攻打东吴,誓要为关羽报仇。只可惜,悲愤并没有给刘备带来胜利,夷陵之战他是失败的一方。而且狼狈回军之后,他病逝于永安,至死未回成都。那么刘备兵败之后,为什么不回成都呢?是因为他兵败之后,大病不起,无力回归吗?

对于这种说法,很多人抱有支持的态度。毕竟刘备当时已经到了晚年,与他情同兄弟的关羽和张飞,相继死亡,他自己又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经受不住打击,也是很正常的。然而如果我们细读历史,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据记载,刘备兵败之后,“秋八月,收兵还巫”,也就是说,夷陵之战在公元222年8月便落下了帷幕,可是刘备去世的时候,却已经是第二年4月24日了,这期间有七八个月的时候,足够刘备回到成都。那么他到底为什么要留在永安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抵抗陆逊追兵,意图反击

夷陵之战是刘备主动发起的,可惜他是失败的一方,兵败之后,他想快速的结束这一场战争。可是东吴并非软柿子,可以随便捏,刘备这种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想法,很难实现——他败逃之后,陆逊不断的派出追兵,《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吴遣将李异、刘阿等踵蹑先军军,屯驻南山。”意思是说,东吴的将军李异和刘阿,一直在跟着刘备的军队。试想,这个时候,刘备会直接率军返回成都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到了自己的地盘,还一退再退,他将会失去更多的地盘,还会动摇军心,刘备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另外,刘备虽然败了,却并没完全失去了战力,彼时曹魏已经在后方对江东虎视眈眈了,孙权无论如何,也不敢再与刘备来一场硬碰硬的战争了。可是刘备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他屯兵于永安,不返回成都,可以给东吴施加压力,甚至找到机会反击。事实证明,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三国志》提到:“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也就是说,刘备在打了败仗之后,还迫的胜利方主动请和了,这像是凄惨到无力回成都的样子吗?


二、国内发生叛乱

众所周知,夷陵之战刚刚结束,曹魏便与江东开战了,而刘备答应了孙权的请和之后,也不便再插手这一战事了,那么他为什么依旧留在永安,一直到去世呢?其实这也与蜀汉内部不稳定有关。公元222年12月,汉嘉太守黄元,便开始起兵自守,表露出了割据之意,到了第二年二年,诸葛亮到永安省疾的时候,他则发兵攻打临邛县,摆明了想要反叛。虽然这一叛乱在杨洪献计之后,很快便被平定了,但若自黄元准备起事开始算,这一叛乱持续的时间也不短。所以刘备没有着急返回动荡的蜀地,而是留在了永安。


三、刘备面上子过不去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几乎可以算是力排众议了,诸葛亮、赵云等重臣,皆认为不可伐吴,名将黄权则劝阻过刘备,不要御驾亲征。刘备反驳了一切人的建议,“遂帅诸军伐吴”,若是大获全获,那倒还好。可是这一战,他麾下的诸多将领或死或降,自己也狼狈不堪,险遭东吴擒杀。作为一国之君,他若直接返回成都,就算没有人敢当面说什么,他自己也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这一心理,或许也是他迟迟不愿返回成都的原因之一。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刘备兵败后托孤白帝城,至死未能返回成都,不是因为时间来不及,他此举既是为了抵挡东吴的追兵,并试图反击,也是因为国内局势的动荡。当然了,他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下意思的不想回成都,久而久之,忧郁成疾,最终病逝在白帝城。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