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家长试试“反向式育儿”

来源:北京晚报 浏览:107次 时间:2023-02-24
来源标题:家长试试“反向式育儿”
“反向式育儿”是什么?年轻的父母们不再用劝说、批评等方式面对孩子的各种“毛病”,而是“顺着”孩子的心思,由着孩子,用“现实感受”给孩子留下记忆深刻的“教训”。
做法❶
冬天同意她穿公主裙出门
在零摄氏度的天气里,小女孩执意要穿着单薄的公主裙出门,还振振有词地说:“艾莎公主就是在冷的地方这么穿。”
孩子的妈妈没有强行劝阻,让孩子穿着这身公主裙,“雄赳赳气昂昂”地乘坐电梯下楼,并全程录像分享到网上。没想到,网友们的反馈出奇地一致,纷纷留言力挺——“温度会让她清醒的。”
8岁的男孩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愿上学,父母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毫无效果。最后,父母干脆给孩子请假一周,咱就在家打游戏。起初,孩子兴奋不已。但是,父母却对玩游戏提出严格的要求——每天玩够16个小时,并且制定考核指标,每晚12点还要进行复盘总结。
孩子的妈妈把这段视频分享到网上,不少网友表示理解,还有一位网游高手主动帮忙——在线上陪孩子打游戏。结果,孩子玩到第3天,已经崩溃。孩子实在无法坚持下去,主动要求返校上学,还把作业都补齐了。
“让孩子感受一次,会比说教一百次效果要好。”“道理说了千万遍,希望现实教育他一遍!”“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让孩子体验,自己的决定自己负责,是个好办法”……很多人力挺这种教育方法。
做法❷
跟着撒泼的孩子一起哭
生活中已有不少这样的年轻家长,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让孩子尝到自己任性带来的苦头。
4岁的成成因为爱吃糖,四颗磨牙都成了蛀牙。奶奶把糖果藏起来,他还要翻找出来吃。这天,成成又偷着吃糖,奶奶一把抢过来不停劝说:“你看你的牙都烂成这样了,再吃甜的,就要烂得更厉害了”……成成又开始撒泼打滚儿,边满地打滚儿边号啕大哭。
奶奶无计可施,成成的妈妈却说:“没事儿,别给他,他愿意打滚儿就让他滚好了。”妈妈一脸冷峻地看着成成的“表演”,奶奶心疼得不行,“再这么哭下去,要把嗓子哭坏了,像上回一样,再哭出肺炎来,又要去住院了!”
此时,成成妈妈使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招:一屁股坐在地上,学着成成的样子,呼天抢地哭喊起来,两人的声调一浪高过一浪。虽然哭不出眼泪,但妈妈伤心难过的神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突如其来的做法一下子把成成给“整不会”了,擦擦眼泪,一脸蒙圈地问道:“你干吗学我啊?”
妈妈边“哭”边说:“我的牙被虫子蛀烂了,好疼好疼啊,呜呜呜……”结果成成学着奶奶的样子劝说妈妈:“你别哭了,再哭会把嗓子哭坏了。”妈妈不理他,哭声更大了。成成一时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表演,停止哭闹,爬起来安慰妈妈:“妈妈,你别哭了好不好?你看我都不哭了。”
等到母子俩风停雨住了,成成主动对妈妈说:“我以后一定听话,不再偷糖吃了。”
做法❸
早起上学比孩子还磨蹭
乐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经常一边吃饭一边捣鼓玩具,写会儿作业又不自觉地点开了平板电脑……面对爸爸妈妈的督促、责备,乐乐的动作反而越催越慢。怎么才能让她改掉拖延的毛病,爸爸妈妈依照很多家长的反向式育儿经,决定试一回。
这天早上起床上学,乐乐照样不紧不慢地刷牙洗脸,一边刷牙还一边玩水。见此情景,爸爸非但不着急,还用比乐乐更慢的速度洗漱,一直拖了半个小时才去做早饭。
轮到给乐乐梳辫子了,妈妈先是扎成马尾,又说:“这个太简单了,不好看,给你梳个蝎辫儿吧。”于是,拆了重新梳头。“哎呀,我忘了,今天有体育课吧,蝎辫儿太松了,跑起来该散了,再换个吧。”妈妈一边说,一边又拆了重新开始……眼看着都已经7点半了,妈妈还在“仔细”地梳头扎辫。这下子,乐乐有些着急了,一把夺过梳子,“哎呀,差不多就得了,我快迟到啦!”
吃早饭的时候,爸爸也学着乐乐平时的情形,吃几口饭便停下来,鼓捣鼓捣筷子、扒拉扒拉纸巾盒,一点儿也不着急。7点50分了,爸爸妈妈也不帮她拿水壶、穿外套、戴口罩。“我该去上学啦!”结果,乐乐反过来开始催他们了。但是,爸爸妈妈仍然自顾自慢悠悠地吃着早餐。
眼看着时钟指向了8点,乐乐自己抓起书包,穿好鞋子,央求妈妈快点送她去上学,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最终,赶在8点20分早读前,爸爸妈妈卡着点把她送进了校门。
放学回家,爸爸妈妈跟乐乐进行了一次长谈,让她谈谈早晨的感受。因为这次亲身经历,乐乐开始接受了爸爸妈妈的建议,答应以后要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改掉拖沓的毛病。
给家长的小建议
反向育儿法
应该怎么用
“这种反向育儿,又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是常用的行为矫正方法。当孩子的不良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得到了适当的惩罚,自然就会减少该行为的发生。”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专家周凡表示。
无论在哪一时期,社会当中都会存在诸多的育儿方式,每个家庭也都有自己的育儿经。其中,符合人们普遍意识中的就是“正向”的,反之就被称为“反向”的,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正”与“反”是会发生换位的,所以这个“反向式育儿”的名词所包含的内容既灵活又多变。
结合孩子的年龄和事情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专家郭宝宁表示,家长采用反向式育儿法时,让孩子碰了壁;在模仿孩子的行为处理问题时,让孩子感受到面对闹脾气、不讲道理、不可理喻时的真实感受,因此往往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效果的产生大体上基于两点:第一,处理哪类问题。第二,面对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面对小学低年龄段及以下的孩子时,往往是吃饭、睡觉、玩耍、买东西等问题;面对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的孩子,反向式育儿法可以帮助家长在问题发生的当下取得想要的效果。但是,如果面对的是年龄大一点儿的孩子,情况则要更加复杂。玩游戏成瘾、厌学、拖延症,甚至偷窃、逃学、网瘾、抽烟等偏差行为,反向式育儿法很难取得想要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慎重。
家长们在采用反向式育儿法时,要依据孩子的年龄段以及具体事件类型,评估孩子是否有能力承担后果,以适度采用反向式育儿法。比如,让孩子自己感受穿单薄裙子的寒冷,孩子可以承担可能会被冻感冒的后果,处理此类问题时,家长可适度采用此法。如果是面对年长的孩子,处理复杂问题时,采用反向式育儿法往往没有效果,甚至是一种冒险的行为,不仅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家长不能抱有羞辱心态
家长不可在采用反向式育儿法时抱着敌对、羞辱、嘲讽、消极对待等心态。家长在反复处理孩子的相同问题没有效果后,往往容易失去耐心以及对孩子的信任,因而容易对孩子产生消极心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非常敏感的,家长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被孩子捕捉到。如果家长没有用正面的心态来育儿,无论是采用何种方法,都难有效果,进而陷入恶性循环的后果,甚至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专家艾梦瑶则认为,反向育儿要控制好“度”,一切都要在确保孩子安全、不伤害身体的基础上完成,并在这之后要跟孩子进行一个良好的分享总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升华”。询问孩子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自己有哪些失败和成功的经验。
同时,家长也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这么做的意义在于什么,与孩子分享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和心理的变化过程,帮助和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理解家长教育的初衷,树立尊重平等的理念,从而培养其积极应对困难与挑战的意志品质。